窮的時候覺得有錢幸福,有錢了卻又覺得錢帶不來幸福
有一個人他餓得饑腸轆轆,好不容易碰見了一個賣燒餅的,他非常開心連忙跑過去買來吃。
吃第1個燒餅的時候,他覺得太好吃了,狼吞虎咽就吃完了,可是仍舊不飽。于是,他又開始吃第2個,第3個,第4個……直到他吃到第10個燒餅的時候,突然感覺吃不進去了,他看著自己的肚子說:“真奇怪,吃了9個都不飽,還是這最后一個管用。早知道這樣,一開始就吃第10個好了,白白浪費了9個燒餅,還花了我不少錢。”
為什么饑餓的人得到的面包不斷增加,他的幸福感和快樂感卻隨之減少了呢?這就牽扯到了邊際效用的問題。對于一個饑腸轆轆的人而言,第一個燒餅無異于救星,因此第一個燒餅帶給他很大的滿足感,它的效用是最大的;等到吃第二個燒餅,他已經不像一開始那么餓了,所以效用降低了一點。
到了第3個、第4個直到第9個,效用是逐漸降低的。等到吃第10個燒餅的時候,如果他已經吃不下了,你還逼著他讓他吃下去,那么無疑他會恨死這第10個燒餅的,第10個燒餅的效用就微乎其微,甚至還不如不吃呢。故事中這個人卻沒有意識到這個道理,所以說了句蠢話。
當你正需要某種東西的時候,如果正好有人把它送上門,你肯定非常高興;如果你根本不需要那種東西,即便有人送給你再多,你也不會覺得有用,甚至覺得是一種負擔。
一般情況下,邊際效用都是越來越小,錢也如是。人在很窮的時候,總覺得有錢就是最大的幸福。可真有一天成了富翁,在被問及什么是幸福時,往往就說平淡之類的是幸福,而不再是過去心心念的金錢了。
這種邊際效用遞減的原理廣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剛入職場的新人干勁很大,而過幾年大家都意志消沉、盡顯滄桑了。這就是因為如果一個人在一段時間以內一直做同樣的工作,那么工作帶給他的新鮮感和滿足度是一直邊際遞減的。
再如,很多人感覺幸福也在不斷遞減,兩個人從最初的相識,相愛,情人眼里出西施,再到后來的習以為常,不再有激動和浪漫,幸福的效用開始在生活中慢慢地遞減,所以很多人都在抱怨:日子越過越平淡,沒有什么新鮮感,相愛容易可相處太難了。
當我們處于較差的狀態中時,一點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會帶給我們極大的喜悅,而當我們所處的環境漸漸變好時,我們的需求、觀念、欲望等都會發生變化,同樣的事物再也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這也是為何人們在生活中很難找到最初的幸福感。
物以稀為貴,越是多的越沒感覺,越是少的越是珍貴。那些曾經美好的東西,帶給過我們喜悅和滿足,雖然已經過了那些時候,但是它們的價值和作用都沒有變,而是我們自身的需求和口味發生了變化。或者說,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感受,不把這種狀態當做是一種幸福了。
不過,如果邊際效應是遞增的,我們還會不斷地創新嗎?誰還會無謂地堅持?那些對我們有著吸引力和魅力的東西,只要是永遠的,也就喪失了原本的意義。幸福隨著追求而來,隨著創造而來,隨著希望而來,隨著需要而來。當然了,在獲得幸福的時候,也要享受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不要讓幸福在麻木的神經之間溜走。
上一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比什么都想要的人更容易成功
下一篇:給心一個方向,為夢畫一對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