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分解思維法
案例
以“派克”自來水筆聞名于世的派克先生,當初只不過是一家銷售自來水筆的小店主。熱心經營店鋪、喜愛研究問題的派克先生每天凝視著自來水筆思索著,想造出高質量、新樣式的搶手產品。好長時間過去了,他還沒有想出好辦法。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在筆尖、筆帽、筆桿的原料、造型以及灌墨水的方法上改造一下,結果會怎么樣呢?這樣一來,五彩繽紛的想法出現了:細筆尖、粗筆尖、畫雙線的筆尖;采用14K金、18K金、白金做原料;旋擰式、插入式的筆帽,外邊再加上各種雕刻……一支支新穎的自來水筆造出來了!派克先生首先以流線型、插入式的筆帽形式和結構獲得了專利。這就是著名的“派克”自來水筆的起始。
分析
可見,一個復雜的大問題,分成幾個部分,分而治之,整個問題常常迎刃而解。我們在學習中遇到的許多問題也是如此。比如,給你一個有六個頂點、六條邊構成的六邊形,你能夠立即求出這個六邊角的內角之和是多少嗎?從表面上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如果將其分解為四個三角形,問題就可以迅速解決。因為三角形的內角之和為180度,六邊形的內角之和就是四個三角形的內角之和,4×180=720,答案出來了。
所謂分解思維,就是將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或將事物的個別特征、個別方面分解出來加以考慮的思維過程。我們所學習的各個學科的知識都是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單元、一個一個的小的部分來加以學習的。例如,學習人體生理,就要把人體分解為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生殖系統等;學習植物學,要把植物分解為根、莖、葉、花、果等;學習語文,我們要把一篇篇課文分解為字、詞、句、段落;做數理化的習題,首先要區分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解的問題,等等。
分解思維是我們學習各科知識的一種基本思維方式。那么,我們該如何運用分解思維的方式去促進學習呢?
1.將學習中的難題化解為小問題加以解決。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常常遇到許多難題。當你遇到學習難題時,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應知難而退。這時,我們不妨把問題分解為一系列的小問題,分清哪些問題是主要的問題、本質的問題,哪些問題是次要的、非本質的問題,然后將問題排成先后,依次加以解決。比如,如果你學習成績不良,你想改變這種情況,提高你的學習成績,那么,你就必須從各個方面去分析造成你學業不良的原因,是學習基礎差,還是缺乏必要的學習能力?是沒有學習興趣,還是缺乏學習毅力?是老師講授方法不當,還是自己學習方法不當?如果是學習方法不當,那么是在預習、聽課、做筆記、做作業、復習考試哪個環節有問題?通過這種分析,找到自己學習中的最薄弱的環節,一一加以改善。
2.學會分析問題中的隱蔽條件。
我們在解答習題時,首先要分析問題中包含的各種已知條件。許多同學容易看出那些已經給出的鮮明、醒目的已知條件,而常常忽略或看不到那些隱蔽的、含蓄的已知條件。比如,當學生剛學過角的概念后,讓他們解答“F圖中有幾個角?”時,同學們都能分出∠AOB、∠BOC和∠COD三個角,但許多同學沒能看出還有∠AOC、∠BOD和∠AOD三個角。因為這后三個角中間被射線分開,因而帶有隱蔽性。
3.學會對所學知識進行比較分析。
比較是我們認識事物、學習知識的重要方法。通過比較,我們能夠進一步分析那些相近知識的不同特征,防止知識的相互混淆。
在學習過程中,比較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按照事物的特征進行比較,如比較鋼和鐵的硬度,比較氫氣與氧氣的特性,比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等等;第二,按照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比較,如比較昆蟲從卵到幼蟲到蛹,最后到成蟲的變化過程;第三,比較事物的各種關系,如,動物與哺乳動物的關系,家畜與家禽的關系,水的三態與溫度的關系等等。
4.對所學知識分類,使知識系統化。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應經常對所學知識進行分類整理,以進一步明確知識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使所學知識系統化。
分類一般是在比較的基礎上,根據知識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進行的。比如,根據動植物的不同特征,我們可以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又可以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等;可以將植物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又可以分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等等。
上一篇:跨越學習的高原
下一篇:運用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