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有沒有“起跑線”?
王竹林同學:
你好!
你在答卷中說:“雖然入學已經好幾個月了,但我還是很迷茫。每天很多時間花費在手機和電腦上。我也知道18年的奮斗和高三的拼搏不是讓我來大學享樂的,我也想過改變現狀,奮起學習,但總是堅持不了多久,覺得自己少了些動力和目標。”
看了你的答卷,首先要感謝你的坦誠。如果不把我當朋友,你是不會說出心里話的。我愿意就你提出的話題,同你交流溝通。
2014年9月13日,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召開新生見面會。也許你還記得,我當時講話的題目是“大學有沒有‘起跑線’? ”為什么講這個題目?主要是受兄弟院校一份大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狀況調查的啟發。這份調查報告顯示,10%的受訪者對大學學習不感興趣;36.7%的受訪者對本專業不感興趣。
近幾年社會上熱議“能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對小學生甚至幼兒談“起跑線”,著實有點兒荒唐。我想同你商討的是:大學有沒有“起跑線”?這道“起跑線”在哪里?大學入學新生是磨蹭到二年級再起跑,還是一開學就起跑?
為了思考這個問題,我研究了運動員的起跑。澳大利亞短跑運動員舍里爾從1881年開始采用站立式起跑練習100米跑,練了將近一年,成績停滯不前,他非常苦惱。舍里爾的妻子勸他到郊外散散心。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舍里爾看到一群袋鼠在狂奔。他對妻子說:“我要是袋鼠就好了,全世界沒有人能跑過我!”妻子笑著說:“那你就模仿袋鼠跑跑看!”一句話點醒了舍里爾。他坐在那里,靜靜地觀察起袋鼠來。舍里爾發現,袋鼠跑跳前總是先向下屈身,然后一躍而起。這個起跑姿勢與跑得快有沒有關聯?舍里爾向一位動物學家請教。動物學家告訴他:袋鼠彎下身體,重心降低,起跑時會增加向前的巨大沖力。舍里爾興奮極了。他開始模仿袋鼠做蹲式起跑訓練,一個月之內百米跑的成績提高了0.15秒。舍里爾創造的這種起跑姿勢被稱作“袋鼠式起跑”,后來又改名為“蹲踞式起跑”。1927年,美國教練布雷斯納漢又發明了起跑器。運動員使用起跑器可將短跑成績提高0.3秒左右。你看,起跑的時機和速度對運動員來說是何等重要!
然而,并非每個大學新生都知道起跑的重要性。從實際情況觀察,他們大體有三種情況:一是目標明確、主動性強,爭分奪秒,抓緊起跑,刻苦吸收各類知識,努力提高專業素養。二是隨大流,看見別人往前跑,自己也跟著往前跑;別人要是睡大覺,自己也跟著睡大覺。三是“發令槍”響過之后忘記或者不愿起跑,白天睡覺,夜晚上網,周末逛街,假日聚餐,滯留在“起跑線”上,“瀟灑”地消費著自己的青春。
我從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則帖文:假如把地球上的70億人濃縮為100人,那么,93人沒有上過大學,只有7人有上大學的機會。你無疑是幸運的“7%”中的一分子。你是否意識到上大學是一種難得的機遇?歷經12年苦讀贏得的學習機會,你該不該倍加珍惜?
起跑帶有打基礎的性質,一步趕不上,有可能步步趕不上。《光明日報》曾經刊登經濟學博士秦春華寫的一篇文章,談到他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做訪問學者時的一段經歷。他選了一門希臘思想史的討論課。這門課程很難,從一開始就必須非常努力,不能逃課。有一次因為要參加一個會議,落了一節課,結果后面上課時立即陷入聽不懂的狀態。大學大多數課程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前面的課程是理解后面課程的基礎,如果在起跑時無所用心,在后面的賽程中有可能頻頻踏空,這就是在起步階段不能耽擱的理由!
在我們國家,高三學生是最辛苦的一個群體,他們常常從凌晨苦讀到深夜。考上大學以后,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學習氛圍發生了變化:高中生奮斗目標單一,大學生追求的目標多元;高中生學習主要靠“灌輸”,大學生學習主要靠“領悟”。走進大學校門,家長不可能再在你耳邊嘮叨,老師也不會整天盯著你,催促你讀書。“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必然導致分化。你在答卷中說:“我的爸爸對我說,大學只培養兩種人:一種是人才;一種是‘人渣’。”我不贊成“人渣”的表述,因為它主要用來描述那些品行敗壞、道德低下的人。但是,我能夠理解你爸爸說這話時的心境。他是在為你擔心,他是在為你著急,他是唯恐你浪費了來之不易的寶貴機會!你說“覺得很對不起自己的父母”,這表明你是個孝順孩子,你爸爸說的話你基本聽進去了。
大學4年看似漫長,其實只有1461天,按每天學習10小時測算,總共14610小時。假如半年不起跑,就會比別人少拼搏182.5天、1825個小時,將損失大學學習時間的八分之一;假如一年不起跑,就會比別人少拼搏365天、3650小時,將損失大學學習時間的四分之一。開學典禮就是“發令槍”。是采用“站立式起跑”還是采用“蹲踞式起跑”,是立即起跑、延遲起跑還是在“起跑線”附近悠閑地溜達,老師和家長不能替你們做主,必須由你們自己做出選擇。不過有一點需要提醒:你們今天所做的選擇,將會影響你們的前途和命運,因為起跑狀態是生命經歷的重要構成因素!
祝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2月11日
2014年9月13日,作者在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生見面會上談《大學有沒有“起跑線”? 》
上一篇:培育好自己的“知識樹”
下一篇:天天學習是終身學習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