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習是終身學習的基石
歐陽璋同學:
你好!
看了你的答卷,知道你2014年讀了9本專業參考書。你說:“一本書要多次閱讀。每次閱讀都是對過去閱讀所得的一次‘揚棄’,都會有新的認識和新的理解。”這說明你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了。這一做法應該堅持。
你問“如何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終身學習是貫穿于一生的持續學習過程,從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我國古代以“活到老學到老”激勵人們終身學習。穆罕默德傳教、立教的言行記錄《圣訓》中也有一句類似的話:“求知須從搖籃到墳墓。”受古訓的激勵,我61歲開始系統學習法律知識。
2003年3月15日我當選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之后,職責要求常委會組成人員必須具備淵博的法律知識,而在我的知識結構中,法律知識是相對薄弱的一環。盡管當時已“年逾花甲”,我還是下決心要補上法律知識這一課。我采用的方法是“為用而學、以用促學、學以致用”。常委會審議什么法律草案,就突擊學習與該法律草案有關的知識。2007年8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反壟斷法草案。在此之前,世界拉面協會中國分會多次組織、協調企業商議方便面漲價幅度和時間,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人民群眾對此議論紛紛。圍繞這一社會熱點,我研究了反壟斷法草案,發現草案第45條和第46條雖然規定對有壟斷行為的經營者應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但一些行業協會并無“違法所得”,也無法計算其上一年度的“銷售額”,這將導致反壟斷法草案對行業協會失去約束力。從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出發,我建議對行業協會等組織實施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必須處以巨額罰款,以示懲戒。全國人大常委會采納了這一建議,在反壟斷法第46條增加了一款,明確規定“行業協會違反本法規定,組織本行業的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人民群眾的意愿在法律條款中得到體現,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采用“補課式學習法”,我先后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立法法》等上百部法律,還閱讀了《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拿破侖法典》。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的10年間,我提出的141條關于修改法律草案的建議與常委會組成人員的主流意見不謀而合,因而被吸收到51部法律條款之中。新華出版社出版的《親歷中國民主立法——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言實錄》一書,反映了我年逾花甲學法律的成果。
你問“如何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網上流傳一句古語說:“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蘇軾《記黃魯直語》一文中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由此看來,終身學習必須從“一日”“兩日”“三日”抓起,把“天天學習”作為“終身學習”的基石。
如果再提升一步,那就從“一年”“兩年”“三年”抓起,把“年年學習”作為“終身學習”的階段性目標。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從25歲起,每3年為自己確定一個閱讀主題。比如,結構主義讀3年,中國文學讀3年,斯賓諾莎讀3年,薩義德讀3年。第一年基本上讀作家的全集,后兩年讀相關的研究書籍。這種方法可資借鑒。
“終身學習”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生存境界。盡管我已70多歲,但每天仍堅持凌晨5時起床,打開電腦,上網瀏覽當天的報紙版面,吸收有啟迪作用的新知識,擴充自己的“數字圖書館”和“資料庫”。
英國18世紀政治家和文學家切斯特菲爾德說:“當我們步入晚年,知識將是我們舒適而必要的隱退的去處;如果我們年輕時不去栽種知識之樹,到老就沒有乘涼的地方了。”你同我的年齡相差50多歲,只要從現在起堅持“天天學習”“年年學習”,半個世紀之后,你就不會“沒有乘涼的地方了”。
祝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3月2日
上一篇:大學有沒有“起跑線”?
下一篇:如何擺脫拖延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