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到自己的方向
有這樣一個美國某著名企業的大人物的故事。有人問他:“你是在哪里出生的?”
回答是意想不到的:“我也不清楚,大概是亞特蘭大市吧。我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我是個孤兒,由養父母帶大,然后帶著幾美元踏入了這個社會。”
他換了好幾種工作,最后在印第安納州一家餐廳當實習服務生。他既聰明又勤快,把工作做得很好。餐廳的主人看在眼里,就把俄亥俄州哥倫布快要倒閉的小店交給他經營,考驗他的能力。
一開始,他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使那家小店興旺起來,后來他找出業務不順的原因是因為菜式過多,采購時容易浪費,因此沒有利潤。于是他減少菜式,果然使生意日漸興隆起來。
1969年,從小就喜歡吃漢堡的迪布·湯姆斯在美國俄亥俄州成立了一家漢堡餐廳,并用女兒的名字為店起了名,叫溫迪快餐店。在當時,美國的連鎖快餐公司已比比皆是,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等大店已是大名鼎鼎。
與他們比起來,溫迪快餐店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弟弟而已。迪布·湯姆斯毫不因為自己的小弟弟身份而氣餒。他從一開始就為自己制定了一個高目標,那就是趕上快餐業老大麥當勞!
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快餐業競爭日趨激烈。麥當勞為保住自己老大的地位,花費了不少的心機,這讓迪布·湯姆斯很難有機所趁。
一開始,迪布·湯姆斯走的是隙縫路線,麥當勞把自己的顧客定位于青少年,溫迪就把顧客定位在20歲以上的青壯年群體。為了吸引顧客,迪布·湯姆斯在漢堡肉餡的重量上做足了文章。在每個漢堡上,他都將其牛肉增加了零點幾盎司。這一不起眼的舉動為溫迪贏得了不小的成功,并成為了日后與麥當勞叫板的有力武器。
溫迪一直以麥當勞作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在這種激勵中快速發展著自己。終于,一個與麥當勞抗衡的機會來了。1983年,美國農業部組織了一項調查,發現麥當勞號稱有4盎司漢堡包的肉餡,重量從來就沒超過3盎司!
這時,溫迪快餐店的年營業收入已超過了十九億美元。迪布·湯姆斯認為牛肉事件是一個問鼎快餐業霸主地位的機會,于是對麥當勞大加打擊。他請來了著名影星克拉拉·佩樂為自己拍攝了一則后來享譽全球的廣告:廣告說的是一個認真好斗、喜歡挑剔的老太太,正在對著桌上放著的一個碩大無比的漢堡包喜笑顏開。
當她打開漢堡時,她驚奇地發現牛肉只有指甲片那么大!她先是疑惑、驚奇,繼而開始大喊:“牛肉在哪里?”
不用說,這則廣告是針對麥當勞的。美國民眾對麥當勞本來就有了許多不滿,這則廣告適時而出,馬上引起了民眾的廣泛共鳴。一時間,“牛肉在哪里?”這句話就不脛而走,迅速傳遍了千家萬戶。
在廣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迪布·湯姆斯的溫迪快餐店的支持率也得到了飆升,營業額一下子上升了18%。憑借針對麥當勞的不懈努力,溫迪的營業額年年上升,1990年達到了三十七億美元,發展了3200多家連鎖店,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也上升到了15%,直逼麥當勞坐上了美國快餐業的第三把交椅。
但要是有人問他是否已經登上了人生的巔峰,迪布一定會堅決否認。人在一生當中精力旺盛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是在追求目標的時候,多數人是不考慮時間的,只是在一味地追求新的目標,不管它是否適合自己,只要看到新的東西、新的目標就要追求,于是,就非常盲目地把自己很多寶貴的時間都浪費了。
所以我們在新的目標出現的時候,選擇最適當的目標,然后痛快地做出決定,做好取舍,把不重要的目標丟棄,這樣我們會明確我們的目標。從而全力以赴,直到成功,這也等于延長了生命。
達到目標是一件非常艱辛的工作。一旦你決定了人生的目標后,為達成目標就須設定計劃。正如建造房子一樣,先由建筑設計師繪出一幅藍圖,再交由建筑隊建造。在藍圖上,就像家中的各個擺設一樣都要清楚地畫出,一切都要設計得井然有序。
事實上,隨波逐流,缺乏目標的人,永遠沒有淋漓盡致發揮自己的潛能。因此,我們一定要做一個目標明確的人,生活才有意義。然而不幸的是,多數人對自己的愿望,僅有一點模糊的概念,而只有少數人會貫徹這模糊的概念。
有目標,有希望和夢想,內心的力量才會找到方向。在一個企業中,作為一個職員,一定要不斷確立自己的新目標,然后全力以赴,直到成功。
上一篇:要學會鼓舞別人
下一篇:要有一種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