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是解除焦慮的前提
民間有種說法,叫“大小臉”,指的是幾個月的嬰兒因為睡覺總是朝著一側,所以臉龐一邊大些,一邊小些。雖然差異不是那么大,但是細心的人還是能看出來的。聽到這里,你心里一定會想:這個小寶,一定是經常朝著臉小的那一側睡覺,所以把臉壓扁了。其實呢,有經驗的人會讓你下次哄嬰兒睡覺朝著臉小的那一側睡,因為被壓之后,臉小的那一側會長得大些。這就證實了,受到擠壓的那一側,才是長得比較大的一側。這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呢?用一個不太形象的話來說,就叫“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聽起來很好笑,事實卻恰恰如此。因為嬰兒總是朝著一側睡覺,所以被擠壓的那一側就會努力地生長。七八十年代的人都知道,那個年代的學齡孩子,常常有肩膀一邊高一邊低的現象。這又是為什么呢?那會兒還沒有雙肩背包,大多數孩子背著母親縫制的布袋子裝書本。由于總是在一邊背,漸漸地,背書袋的那一側肩膀就會顯得高些。這是因為被書袋子壓著,那邊的肩膀總是不由自主地使勁往上。這樣說來,壓制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是放松,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現代社會,生活壓力非常大,工作節奏緊張,因此人們常常陷入焦慮之中。焦慮說到底只是一種情緒,在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前,完全不能稱之為疾病。所以,如果你也陷入了焦慮之中,那么千萬不要產生排斥心理。很多人一想到自己焦慮了,恨不得馬上把這個包袱從肩膀上甩下來。結果事與愿違,他越是重視焦慮,排斥焦慮,焦慮的程度就越是加重。那么,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呢?要想消除焦慮,首先要做的是從心理上接受焦慮。焦慮只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情緒,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它就和我們高興的時候會笑,悲傷的時候會哭一樣,煩惱了自然會焦慮。接受焦慮之后,我們接下來要學會和焦慮和諧相處。所謂和諧相處,就是不以焦慮為“苦”。我們既不排斥它,也不否定它,更不與它糾纏和較勁。它在就在吧,它原本就應該存在于我們的各種情緒之中。如此想來,你就不會把它當回事了。日久天長,在你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焦慮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一旦你真正接受了焦慮,能夠與焦慮友好相處,你就不會再因為小小的焦慮而心煩意亂。你還可以想出很多積極的方法排解焦慮。例如,喜歡看電影的朋友,可以約著愛人、家人或者朋友、同事去看一場心儀已久的電影;喜歡大自然的朋友,可以約上三兩知己去郊外郊游;喜歡讀書的朋友,不妨泡杯茶,讀讀書;喜歡大海的朋友,去海邊吹吹風、聽聽浪,也是不錯的選擇。總之,要選擇讓你心曠神怡、精神愉悅的事情去做。還有一個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對著鏡子里的自己笑。這種方法聽起來可笑,然而,對于心情極度抑郁的人,卻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當你真正假裝對著鏡子里的自己笑時,你會發現心情真的好一點兒了。笑著笑著,你就發自內心地笑了,焦慮自然被趕跑了很多。
前段時間,張明最好的同事李杜突然去世了。李杜很年輕,和張明年紀相仿,四十多歲。對于職場人士來說,這正是黃金年齡,已經到了事業小有成就、生活穩定的階段。然而,李杜還沒有來得及享受這一切,就丟下妻子兒女,離開了人世。李杜死于腦溢血,搶救都沒來得及。他在猝死之前加了三天三夜的班。李杜總是這樣,是個典型的工作狂人。看著李杜的妻子哭得肝腸寸斷,張明也很傷心。他暗暗告訴自己:工作很重要,身體健康更重要。一旦頂梁柱垮了,家就塌了。
參加完李杜的葬禮1個多月,張明總覺得自己頭暈目眩、心慌氣短。他惶惶地想:“我不是也生病了吧?”就這樣,因為焦慮,他晚上開始失眠。越是失眠,越是想睡覺,越是想睡覺,越是睡不著。看著張明的黑眼圈,妻子納悶地問:“咱們最近沒熬夜啊,你怎么會缺少睡眠呢?”張明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妻子,妻子說:“不會的,我們還是比較注意勞逸結合的,平日里吃飯也清淡少油。你別胡思亂想了。”妻子的安慰并沒有打消張明的顧慮,看著張明還是夜夜失眠,聰明的妻子說:“這樣吧,睡不著咱們就起來看電影。如果你擔心身體有恙,我就陪你去醫院檢查檢查。”說完,妻子打開家庭影院,陪著張明看電影。果然,一部電影沒看完,張明就困得睡著了。看著睡得香甜的張明,妻子打開電腦,預約了一家醫院的全套體檢。
體檢結果很好,張明的身體一切正常,壯得像頭牛。又看了幾個晚上的電影,他的失眠也好了。這一切,都要感謝充滿智慧的妻子啊!
得知張明失眠,妻子并沒有著急,而是氣定神閑地打開家庭影院陪著張明看電影。妻子知道,越是排斥失眠,失眠就會越嚴重。既然睡不著,不如做點喜歡的事情,也是一種收獲。得知張明的心病和焦慮的病根之后,妻子馬上預約了非常全面的體檢套餐,打消了張明心里的顧慮。要知道,同齡人的猝然離世,會給活著的人帶來巨大的壓力。現在的張明,在妻子的幫助下,心里毫無郁結,失眠的癥狀也消失了。
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各種壓力越來越大。大多數人都生活在焦慮之中,對消除焦慮毫無辦法。面對焦慮,我們應該積極地動起來,找到焦慮的癥結,再找些積極的事情做,焦慮就會自然消散了。
上一篇:接受挑戰,證明自我
下一篇: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輕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