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點及內容
案例
“也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開始關注一些男女之間的事。也可能是由于受同學的影響,我滑旱冰時,就有一種不自覺的傾向,要等待男孩子來拉我一起滑,走在馬路上,我也想讓男孩子注意我,無論在哪兒,我都要想這些事,我想我真正壞透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成了這樣一個壞女孩……我總是克制不住地希望男生注意我,但好像從來沒有人注意過我,于是我變得很悲哀、很傷感?!?/p>
——摘自一個17歲女孩的來信
“上初中后,我就得了強迫癥,總是不由自主地和父母頂嘴。雖然有時家長批評時也知道自己不對,但也不愿意改正自己的錯誤,難以控制地強迫自己和家長吵起來。因為我覺得家長很嘮叨,什么事都管,一點小事兒也要說你,我非常不服氣便頂嘴??墒鞘虑檫^去以后又常常后悔,但到時候又控制不住自己,您說我能有救嗎?”
——摘自一位16歲男孩在心理門診的傾訴
“從上高中開始,我一下變得內向起來。我羞于與別人談話,總是很敏感,怕自己說的話不得體得罪了什么人,于是,我變得很沉悶,郁郁寡歡,很難和同學打成一片,我真不知道怎么會變成這樣。聽家里人說,我小時候很聰明伶俐,可現在我全變了,變成另外一個人,一個我自己不喜歡、別人也不喜歡的人。我怎么會變成這樣呢?”
——摘自一個18歲女孩的日記
分析
眾多的青少年傾訴著自己的心聲,獨自體驗和品味著年輕人的困惑。這其中他們也會產生這樣或那樣不正確的看法,而這些錯誤的觀點正是他們痛苦的根源。來信的那位女孩不是她自己所說的“壞女孩”,來咨詢的男孩也并非得了什么“強迫癥”,18歲女孩日記中的苦惱也是不必要的苦惱……可以說,眾多青少年的擔心、憂慮、痛苦往往來源于他們對青春期自身變化的不了解和心理健康的錯誤、模糊的認識。
進入青春期以后,青年人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性生理的成熟,包括性器官的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現。雖然,青年人感受到自己朦朦朧朧的性沖動,卻還不能從心理上理解、接受它,更談不上從心理上對它的調控。由于生理和心理性成熟存在著時間差,青年人常常會對自己的性沖動感到困惑,產生羞恥和罪惡感。
其次,隨著思維能力的提高,青年人開闊了眼界,吸收了大量的信息,豐富了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因此,他們獨立判斷的能力增強,批判懷疑的傾向也就增大了。在這一過程中,青年人愛走極端,愛“叫真兒”,愛“認死理兒”,愛辯論。但是,在他們理論和實際行動之間,總是存在著很大一段距離。他們太愛懷疑,也太容易輕信,富于想象力和創造力,卻可能因社會經驗的不足而在行動上躑躅不前。
再者,青年人的情緒表現豐富、敏感、搖擺、動蕩。他們一會兒是個開朗的樂天派,一會兒又是多愁善感的詩人。而且在這個時期,他們易煩躁、易焦慮不安、易恐懼、易傷感、易感孤獨寂寞或空虛無聊等。
此外,青年人還在為尋找自我而痛苦?!拔沂钦l”成了青年人詰問自身的永恒主題。他們要了解自己,發現自己,認定自己,在團體中,在社會中,在異性的眼里,在同伴的目光中,我們要經歷一次內心世界的革命,擺脫舊的我,創造新的我,最終,要找到一個充滿自信的、穩固的自我。
以上是青少年心理的幾個主要特點,也是他們困惑苦惱的主要來源。但是,也有的青少年因不理解心理正常與變態的界限,而根據自己的一些表現,把自己錯誤地歸入了心理障礙人群而導致心靈上的痛苦。
關于心理健康的標準,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國內外學者都有過具體的論述。綜合國內外學者的觀點,我們認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應該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能正視現實。心理健康的人能和客觀現實基本保持一致,對周圍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觀的認識;用切實的方法去處理生活中的多種問題,而不企圖逃避,不推卸責任,更不嫁禍于人;他們既有高于現實的理想,又不沉迷于過多的幻想,思想和行為都能跟上時代的發展,為社會所接納;他們憑理智辦事,能聽從一切合理的建議。
2.有正確的自我認識。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們自尊、自重、自愛,獨立自主,不但了解自己的優點、缺點和各方面的條件,而且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性格、愛好等,并據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既不妄自尊大,好高騖遠,也不妄自菲薄,自輕自賤,所以他們在求學、謀職或就業等方面能作出正確抉擇,增加成功的機會。
3.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人樂于和別人交往,既能對別人施予感情,也能欣賞并接受別人的感情。所以,他們總能和多數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他們有志同道合的伙伴,能和他人同心協力地合作共事。
4.能保持開朗的心境。心理健康的人能排除心理障礙,情緒穩定、樂觀,他們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充滿生命的活力。他們常向光明處看,對未來滿懷希望,遇到煩惱自行解脫。
5.能盡最大的努力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學習、工作中發揮出來,并在靠勤奮和智慧取得成就時獲得喜悅。對于他們來說,學習和工作不是負擔而是樂趣。
上一篇: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矯治
下一篇:青少年心理障礙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