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雁塔區(qū)·青龍寺遺址》陜西名勝簡介
在西安市雁塔區(qū)古樂游原上,今鐵爐廟村以北高地上。青龍寺前身是隋代靈感寺,創(chuàng)建于隋文帝楊堅開皇二年(582年),唐高宗李治龍朔二年(662年)在靈感寺基礎上建成觀音寺,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711年)改為青龍寺。
青龍寺為唐代密宗的發(fā)源地,為唐長安城著名寺院之一,位居唐長安城的新昌坊,占去該坊的四分之一,唐代宗李豫大歷(766—779年)年間,一直到爾后的唐德宗李適貞元(785—805年)年間,寺內(nèi)的高僧如道世、道氤、法郎、釋光儀、曇壁、義操以及“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之一的不空的弟子惠果等,都在佛學著述、持咒、修禪觀等方面著稱于佛教史。惠果的弟子日本僧人空海來華學習佛教,曾在此寺居住。空海30歲來華,在青龍寺向惠果學習,授傳金剛界大法,承認空海為密宗第八師位,授予他遍昭金剛法號,32歲帶著密宗教祖的佛像、法具、經(jīng)典,從長安回到日本,開東密(真言宗)之祖。
空海,幼名真魚,唐代宗大歷九年(774年)生于日本贊歧國(今香川縣),22歲入奈良東大寺,更名空海的。日本入唐求法著名的“入唐八大家”,而其中之六家空海、園行、園仁、惠遠、園珍、宗叡到長安后,即在青龍寺中受法,八大家們由唐回日,單帶回的書籍就多達1700余部,對日本佛教界影響頗大。
在唐代,中日佛教界往來頗多,能從日本來華在當時為一大榮幸,青龍寺也在此時名揚中外,惜于北宋哲宗趙煦元祐元年(1086年)以后,青龍寺院被毀。
20世紀70年代,日本香川等四縣及其他佛教界捐款,先后在青龍寺遺址上修建空海和尚紀念碑和惠果空海紀念堂。堂額懸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題書惠果空海紀念堂匾額。并建有青龍軒等建筑以加強中日友誼和佛教友好。1979年5月,日本佛教界與中國佛教界在此寺遺址,舉行了紀念儀式。
青龍寺遺址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寶雞·太白縣·青峰寺》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西安·新城區(qū)·革命亭》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