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贛西贛南之旅·井岡山·山水奇絕第一山
井岡山位于江西省西南永新、遂川縣與湖南交界處,為羅霄山脈的中段,山勢雄偉,有大小峰巒五百多座,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高峰江西坳達1841米。井崗山曾是中國工農紅軍的根據地,也是山水雄奇的旅游勝地。五百里井岡春天山花爛漫,夏天云海汪洋,秋天紅葉如火,冬天銀裝素裹,朱德題詞說這里是“天下第一山”。
井岡山中,古樹參天,花草繁茂,翠竹遍地,氣候溫和潤濕,奇洞飛瀑,層出不窮,有石燕洞、五指峰、筆架山、朱砂沖、雙馬石、桐木嶺、八面山、黃洋界、茨坪、大小五井、龍潭、仙口等風景區。井岡山北面的黃洋界巨峰連云,勢若游龍,東部的桐木嶺如鶴立雞群,雄峙于丘陵之上,居高臨下,猶如石堡。南面的朱砂沖,巉崖半懸,峽谷一線,奇特異常,西部的八面山和雙馬石,峰巒疊出,勢如駿馬,險要非凡。整個井岡山險峻奇麗,靄霧云霞輝映如畫。
井岡山的得名,據徐遲《井岡山記》說:“大小五井,原叫大小五村,這里很窮,因為租稅太重,村里人交不起,就寫了一個狀子,告到京城去了。狀子里描寫他們大小五個山村,都小得像井,因而請求免稅。皇上看到狀子,就批示:“大小五井,可以免稅。”從此“大小五村”便改名為“大小五井”,井岡山也由此命名。
五馬朝天
井岡山險峻、挺拔,奇峰怪石極多,可移步換景。
金獅面景區的“人面崖”,90米高,從一個角度看去,猶如愛國詩人屈原行吟的側影。從另一面看,又像偉大作家魯迅的頭像。揚眉峰景區的“孔雀崖”,在深山幽谷之中,透過古松的縫隙,可以看到一座石崖,高六七十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但從另一角度看,發現它又像一只正在開屏的孔雀,頸長,身上的羽毛在陽光下閃著光彩,那寶藍色的羽毛曳著一條長長的尾巴,美麗非凡,這就是天然的“孔雀崖”。
在茨坪以南八里處,有五座山峰并峙聳立,叫“五馬朝天”。據說很久以前,有一對夫妻,生過二十個小孩,可因沒有奶水一個也沒有養活。妻子四十一歲上又懷孕了,而且肚子特別大,丈夫為了使妻子能有奶水,天天上山打獵。有一天打到五只野兔,正好妻子生下了五個男孩,他連忙把兔子殺了一只做了湯給妻子吃。誰知她吃完還嚷餓,于是又連殺了四只兔,吃完后,奶水也下來了,五個孩子都成活了。孩子們長大后,個個都高大強壯。老大打獵,百發百中;老二耕田,年年豐收;老三行醫,能起死回生;老四做石匠,工藝精細;老五學木匠,啥都能做。在他們二十歲的一天,才告訴父母,他們是天上玉皇大帝的五匹仙馬,是私自下凡投胎而來的。如今被玉皇大帝發現,派太白金星來招他們回去。他們表示要等給二老送終后再回天宮。但天規很嚴,私自下凡,必死無疑。果然不一會兒,太白金星帶著電神、雷神、風神、雨神立在半空云頭,要五馬速返天庭,不然就地正法。電神一個霹靂,把二位老人打得頭破血流。五兄弟痛斥諸神蠻不講理,金星下令“就地正法”,電神一個霹靂把五兄弟打成五匹石馬,風神一吹,石馬飛快長大,高達數百丈,雷神揮動大錘,把馬頭劈掉,五匹高大的石馬就成了五個石峰,直向天庭,雨神下雨,使石峰上長滿花草樹木,這就是今天的“五馬朝天”。人們為了紀念五兄弟,在山上鑿開一個高寬二三十米的巖洞,里面安放著石雕的五匹馬作為天神供奉,香火供果不絕。據說這樣可保佑地方安寧無災,非常靈驗。
飛瀑聚龍潭
井岡山的瀑布,可以說是全國各名山之冠。不只數量多,大小瀑布不下百座,而且奇雄壯觀,天下少有。五指峰飛龍瀑落差150米,桃子園懸瀑高130米,小溪洞巨瀑120米,金獅面白龍瀑82米,龍潭碧玉瀑68米……此外還有猴子山、下莊、八墩橋等許多瀑布,都在懸崖峭壁之間構成驚心動魄的美景。
井崗飛瀑最集中的景點是龍潭。龍潭在小井附近,距井崗山中心茨坪6公里。在龍潭幾平方公里之中竟然薈集了十多座巨型飛瀑。兩山峭壁之間不足兩公里的一道水,層層突兀轉折,有五潭十瀑之眾。“碧玉潭”是龍潭的第一道飛瀑,五神河豐沛而清亮的山泉直下68米,從天而下,雪浪翻空,水花四濺,如奔雷在山谷中轟鳴,霧蕩蒸騰,使人有羽化升仙之幻覺。沿山間小徑下行,很快即到“珍珠潭”和“鎖龍潭”了。此處“凡潭皆瀑,潭名便是瀑名”。因為瀑布從天而降,沖力很大,日久天長就把山下巖石鑿成了很深的水潭。
珍珠潭自水口下跌,五六十米高的水流都在石頭上撞碎,變成白白花花的水珠,如珠彈玉跳,四處飛濺,使潭面盡是開不盡的水花。鎖龍潭的瀑布則從平整的大石頭上勻均地下滑,掛在石壁之上,猶如少女的“劉海兒”一般。再往下去,跨過幾道石階,便見兩股溪水并成一道瀑布,靠近水口處有個石窩,水流跌進去激起一蓬飛浪,在陽光下毛松松地抖閃而下,恰似迎日奮飛的鳥兒的翅膀,而水口之一則很像鳥頭,這瀑布便有了“飛鳳”的美名。
再下去,溪水落下幾十丈,便到了玉女潭。遠遠望去,那翻滾的狂暴雪龍忽變成一尊枕臂欲眠的溫柔仙女,真是變幻莫測,郭沫若《龍潭》詩曰:“井岡山上有龍潭,瀑布奔流疊作三……三潭交響千峰靜,一井蒼穹萬丈酣……”
更奇的是在龍潭多級瀑布的對面又有許多飛瀑,其中以“馬撒尿瀑”最為奇絕。這是一個“間息瀑”,落差80多米,每隔幾秒鐘,就會有溪水涌出“嘩”地推出幾尺高的白浪,一匹白練飛瀉而下,過后又歸于平靜,過幾秒鐘又來一次……垂簾白練時寬時窄,噴涌的水霧在陽光下顯現出一道弧形的彩虹,鑲在銀光閃閃的飛瀑之上。
朱砂流水
在井岡山的懸崖絕壁之下,泉水淙淙,清涼明凈,但有一處的泉水卻是朱紅色的,流淌著巖中朱砂的晶液,此地就是著名的朱砂沖。據說附近的窮書生沒錢買筆墨,就用此水寫字,學業進步很快,朱砂泉之名就這樣傳開了。
高山流水,兩岸藤蘿纏樹,碧綠清幽,有一座小橋把兩座山頭連接起來,這就是“雙音橋”,兩座山頭的兩股泉水,淙淙而下,雙音合奏,丁冬和鳴,合為朱砂河,由橋下流入黃坳。朱砂沖山高路險,只容一人走過,一邊是高山入云,一邊是萬丈深淵,在懸崖峭壁的山腰,有一小廟,內有觀音一尊,保佑風調雨順,人口平安,這就是“觀音亭”。當年井岡山的朱砂沖哨口就設在觀音亭上。朱砂沖為井岡山通往贛南、遂川的要道,而觀音亭這個制高點居高臨下,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至今亭哨猶存,深山美景,歷歷如繪,別有一番風味。
朱砂沖的原始森林最密,珍貴樹種極多,像香果樹、冷杉、蚊母樹、福建觀音坐蓮、東京白克木等,數不勝數,這里是井岡山自然保護區的絕對保護區。
朱砂沖懸崖下有“鑼鼓潭”。傳說很久以前,有個戲班子在此演一對青年的愛情悲劇。因為戲演得特別好,連龍王三太子也被吸引來看戲了,演到悲哀之處,三太子情不自禁地跟大家一齊流淚。這一流不要緊,淚水變成山洪爆發,把戲班子都淹死在這里了。泉水中的朱砂就是演員臉上的胭脂。后來行人半夜三更走到這里就會聽到咚咚鏘鏘的鑼鼓聲,這水潭也就叫做“鑼鼓潭”。
鐵拐李引來仙人泉
仙人泉在江南村,飛龍洞在梨坪村,這是井崗山風景區的兩處名勝,相隔幾重山、幾十里路,據說地下卻是相通的,而這都和鐵拐李有關。
鐵拐李是江西婺源人,有一次有事跑過井岡山梨坪村,見這是一個山間盆地,有清泉、梨樹,十分優美。不巧,好客的梨坪人都上山干活去了,只有個懶漢留在村里。鐵拐李向懶漢要點熱水,他卻不耐煩地回答說:“熱水無人燒。”要點冷水吧,又說:“冷水無人挑。”說完又呼呼大睡起來。鐵拐李只好一走了事。翻過幾座大山,到了江南村,一位老太太見他如此勞累,腿腳又不方便,便連忙搬來凳子請他坐下,給他倒了一杯涼茶。為了燒點熱水給他洗腳,又到茅坪河里挑了一擔水回來。拐大仙問:“好一個山村,怎么沒有水呢,到茅坪河挑水多不方便”。老太太說:“不知哪輩子有人得罪了土地公公呀!”李大仙把拐杖往空中一扔,笑說:“好,我把水給要來。”只見拐杖變成了一條飛龍,正點頭請示,鐵拐李叫它快把梨坪的水引到這兒來。飛龍去了不久,即從地下騰躍而出,一股清泉也隨著涌出來。鐵拐李道:“水走梨坪過,旱壞梨坪禾,江南人心好,清泉流成河”,說著就不見了。人們知道他就是李大仙,便把這泉水叫做“仙人泉”。這泉水確有股仙味,甘冽清涼,終年不斷,大旱大雨,都不增不減。
據說李大仙的拐杖,原是一條孽龍被收伏后所變。可它逆性難改,離開大仙就在梨坪地下亂翻亂竄,造成了地下的“九宮十八殿”,而梨坪地面只聽到地下水響,卻很難找到泉水。它引水劈開的洞叫“飛龍洞”,因石燕棲息其中,又叫“石燕洞”。目前已發現七個據說是飛龍翻滾造成的宮,宮宮相通,有一公里長。宮內金碧輝煌,有許多天然人像,形形色色,栩栩如生,有蹲有倚,有大有小,如群仙聚會,佛殿講道,又像帝王寢宮,佳人玉閣,琳瑯滿目,光怪陸離,大多色彩斑斕,萬紫千紅,令人疑為地下仙境。這就是飛龍洞的地下奇景,真是鬼斧神工。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揚州之旅·金山·山映金輝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廬山之旅·廬山·山花爛漫鳥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