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眷中州情·中岳之旅·少林寺·少林武術天下傳
少林武術又叫少林功夫,是中國武術中一個重要的流派,源遠流長。
中國武術出自中原。遠古黃帝與蚩尤大戰時,黃帝軒轅氏出于新鄭,曾在山中練兵。《史記》說他“習用干戈”。蚩尤則善用“角抵五兵”,角抵即是打斗,五兵是五種兵器(戈、殳、戟、酋矛、夷矛——見《世本》),可見當時已有了徒手和持械的兩大類武術。到春秋以后,又出現了“齊人隆技擊”(《荀子》)和“吳越善劍術”的地方特長。鴻門宴上有項莊舞劍;秦漢百戲中武藝更多,《東海黃公》實即是人與“虎”斗的一種“空手對刀”的對打“角觝戲”。
少林神功
北魏太和年間,少林寺住持跋陀在洛陽天街看到十三歲的慧光在井欄上反踢毽子,一連踢了五百下,感到驚奇,即收為弟子。跋陀的另一名弟子僧稠,由瘦弱而練武,練得“筋骨強勁,拳捷驍武”。達摩坐禪,終日面壁靜坐,肢體困麻,需要活動筋骨,伸臂踢腿。當時已有“十八羅漢手”之拳術,此乃少林拳之雛形。唐代因唐太宗的特許,少林寺得以大規模訓練武僧,當時有僧眾二千、武僧五百余人。五代時,各地武林高手十八家到少林寺獻藝,演練三年,匯集眾長,編成《少林拳譜》。趙匡胤也得過少林真傳。金元之間,少林高僧覺遠將少林拳套路由十八手發展為七十二手,到明代秋月禪師又增至一百七十三手。技擊之術,始大備矣。
少林拳以“五拳”為上乘,發展了華陀“五禽戲”。其“五拳”各有所長:龍拳練神,虎拳練骨,豹拳練力,蛇拳練氣,鶴拳練精。少林武術有“內外三合”之法,“內三合”為心、意、氣三合;“外三合”為肩與胯、肘與膝、手與足三合。即要求“內靜外猛”,講究“手眼身法步”的靈活穩固、舉重若輕,運用自如。徒手拳術“來去一條線”,套路演練可利用狹窄地形,“拳打臥牛之地”。要求內外結合,外功拳勇猛疾速,凌厲剛勁;內功拳寓剛于柔,以智勝蠻。“拳打十分力,力從氣中出,運氣貴緩,用氣需急”,與氣功緊密結合。
除徒手技擊對打和套路拳術外,還有兵器武藝,十八般武器全有,但以槍(兵器之王)、刀(兵器之帥)、劍(四大兵器之一)、棍(兵器之本)等為重點。“少林棍”名目繁多,少林武僧均以“棍”名冠天下。
明末國難當頭,不少仁人志士到少林寺習武傳藝,少林武術乃從民間武藝中吸收不少招式。清初為反清復明,“少林派”密傳南北各地,但又使少林寺兩度被焚。后旗人亦來學拳。同光年間京旗蒙古人慶和甫向少林高手麟石學習武藝,長于技擊,能以氣功將對手打出丈外。他輕功亦好,發功后,能自城樓之北窗洞出去,在空中將身一橫,又由東窗洞躍入,其身之輕,可想而知。
壁畫傳奇
少林寺毗盧閣(又稱千佛殿),因其東、西、北三面墻上有大型彩色壁畫《五百羅漢朝毗盧》而得名。此殿為寺僧習武之處,磚砌的地面上排有四十八個小坑,每個長約20厘米,這是寺僧操演基本功時留下的腳窩。少林拳術的基本功是“四平馬步班”,主要練習腿功,“拳打三分,腳踢七分”,少林拳很重腿功,要求在練習時達到“四平”(兩腿兩肩平直),氣沉丹田,十個足趾抓地,以增腿力,達到行拳時“穩如泰山”。這些陷窩顯示了少林功夫講究實用與苦練的特點。
清代寺僧習武場面畫在地藏殿的三面墻上,共有徒手、持械、馬上、馬下、步戰、輕功、氣功等一百多種套路,故此殿亦稱“拳譜殿”或“錘譜殿”。此處壁畫內容豐富,除拳譜外還畫了“十三棍僧救唐王(李世民)”、“活捉鄭將王仁則”及清代代理巡撫麟慶在少林寺觀拳等場面。少林寺僧救李世民的故事,富于傳奇色彩。李世民化裝輕騎深入敵后偵察,被王仁則部下捉住。解往洛陽途中,李世民逃跑,少林寺僧覺遠和尚等將他藏在水中,以打水仗為戲,躲過了追兵。后又助李活捉王仁則,逼降了其叔王世充,為唐朝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李世民登基后,特許少林寺養兵五百,少林和尚可吃酒肉、開殺戒、參政事,封寺僧曇宗為大將軍,覺遠和尚為少林寺主教。《唐太宗賜少林寺主教碑》有李世民親筆署名,嘉獎寺僧戰功。此碑現仍樹立在原鐘樓舊址。
壁畫還畫了“少林棍”的來歷。在南二間有《緊那羅王御眾巾》的壁畫,明代程沖斗《少林棍法闡宗》說少林棍源出自緊那羅王。元至正年間,有一窮和尚來寺,在廚房燒火數年。此人蓬頭光背赤腳穿單褲,平時很少說話,常閉目打坐,人皆不知其姓名。后紅巾軍犯寺,他以火棍迎戰,變形數十丈,獨立高峰,擊退了紅巾軍,大叫“我就是緊那羅王”,戰后即不知去向。后尊他為少林寺伽藍神(保護神),在大雄殿遺址東南角尚有一緊那羅王殿,香火甚旺。
有功于國
少林寺僧屢屢為國御邊退敵,立下赫赫戰功。元朝福裕和尚因功封為晉國公。明代小山和尚三次征戰邊疆,其戰功獲皇室嘉獎,山門外之石獅和旗桿皆為表彰他而建。明嘉慶年間,少林寺三十多名和尚由月空率領應召赴江南松江一帶抗倭,人人英勇作戰,最后全部戰死疆場。近代辛亥革命等也有寺僧參與,如著名的許世友大將和錢鈞上將,童年時都曾在少林寺當雜工,苦練武術。
在當代,少林武術不斷得到普及和提高,特別是1982年電影《少林寺》上演后,全國出現了“少林熱”。各地男女青年千里迢迢來少林寺習武,登封縣為此舉辦了武術社、校五十多所,到1984年底,僅兩年中就已有各省學員五千余人受到了少林武功的訓練。國外影響亦頗深遠,日本有“少林拳法聯盟”,新加坡成立了“少眾山國學社”,美國成立了華林寺武術團,瑞士有諾氏少林功夫協會……。如今占地四十余畝的“少林寺武術館”已經建成,可接待國內外習武者,使少林功夫更加發揚光大,傳之久遠。
上一篇:朗朗齊魯月·曲阜之旅·孔林·宜與天地共長久
下一篇:莽莽關外山·牡丹江之旅·牡丹江·山水常記渤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