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巴蜀雨·川西之旅·川西高原·民族風情線
四川是一個以漢民族為主的省份,同時又是一個多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川西高原世代居住著羌族、藏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現主要分布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轄區內,構成獨特的民族風情線。
瀘沽湖“女兒國”風情
瀘沽湖又名勒得海,為四川鹽源縣和云南寧蒗縣共管的界湖,西距鹽源城170公里。四周環山,中有小島,海拔2260米,周長72公里。湖面水天一色,蒼松白雪倒映其中,景致極佳。居住此地的摩梭人的母系社會遺風,和彝、藏、蒙古、羌族特色的房舍、服飾構成的人文景觀,使這里成為獨具情韻的旅游勝地。七百多年前,元朝忽必烈大軍遠征云南,一支蒙軍失散在這里。他的部下化劍為犁,和當地各族人民和睦相處,世代繁衍。這里至今存在著男不婚女不嫁的“阿注”婚姻形式。
“阿注”婚的特點是:具有“阿注”關系的男女各居母家;“阿注”同居所生的子女由女家撫養;“阿注”既有長期的,也有短期的,他們互稱“阿肖”;家庭以女性為主宰,掌管生產、分配,住在家中的兄弟,居于從屬地位。他們的住房俗稱“木閣籠”,由圓木壘迭而成,內、外兩層,構成“回”字平面。青、壯年婦女都擁有木板隔成的小單間臥室。每年3月15日、4月15日和7月15日是摩梭人的祭山、祭海節,人們在節日之夜野飲露宿,正是青年男女尋找“阿注”、交換定情信物的良機。
相傳此地曾是常遭干旱的壩子,名瀘沽壩。壩上散布著九個村子。一天,村中放牛的小姑娘喇木,被豬群中一頭毛色黑亮的老母豬帶到一個山洞。洞里有一條卡在石縫中的大魚,滿身金鱗耀眼,身下有淙淙細流。小姑娘割下一片魚肉充饑,第二天,魚身上又完好如初。土司知道后,趕來九十九條牛,要把神魚拉回家。一聲巨響,石縫開裂,狂濤奔涌,卷走了土司,淹沒了村子。瀘沽壩變成了一片汪洋,成為今天的瀘沽湖。
羌寨風情
羌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最早分布于我國西北地區,自稱“爾瑪”、“爾芋”?!墩f文》解釋說,羌從人、從羊,乃“西方牧羊人也”。公元四世紀末,岷江上游兩岸已存在南遷的氐、羌族。漢以后,西北羌人兩次大規模遷居到岷江上游。今阿壩州茂汶羌族自治縣是我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地,縣內及附近地區有10萬羌族人。羌族村寨以碉樓最具特色。碉樓分為戰碉和住碉,古稱“邛籠”。羌人在建造時不繪圖、不吊線,信手壘石砌成,壁面平滑,結構美觀,形狀有四角、六角、八角之別,最高可達十四層,30余米,異常堅固,抗震力極強,建筑工藝自成一格。羌族還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羌年”、婚嫁等喜慶節日,人們用名傳古今的羌笛、口弦、羊皮鼓等羌族獨有的樂器,伴和動人的對歌,傾訴歡樂以示慶賀。
涼山彝族風情
西昌市郊四公里處的四合鄉有一座典型的彝族村寨,在此可以品嘗彝族風味的咜咜肉、蕎麥餅,身臨其境目睹一年一度的“火把節”風情?;鸢压澥且妥鍌鹘y節日,定在每年農歷六月廿四日。相傳,遠古時代天地相通,有一年因災害農作物欠收,可是天神恩體古惹依然派思惹巴夫到人間收稅。神逼人反,人間能吃銅的力士俄體拉巴打死了思惹巴夫。天神聞訊大怒,先傾洪水,結果被人征服了,又施害蟲。人們商量好在晚上舉火燒蟲,最終勝了蟲害,喜獲豐收。后來彝族人就形成了紀念英雄俄體拉巴、祈禱豐年的“火把節”習俗。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主要活動有殺牲敬拜祖先,舉辦斗牛、賽馬等娛樂活動,夜間舉火把游于山崗田野。
康定跑馬山風情
一曲《康定情歌》向世人展示了獨具魅力的甘孜康定跑馬山風情。跑馬山在康定古城東南隅,海拔3000米,長約1公里,花木叢生,風景秀麗。藏族人喜歡在這里歡度自己的“四月八”節。此節俗稱“轉山會”,又稱“浴佛節”。相傳“四月八”是釋迦牟尼的誕辰日,人們用鮮花、凈水撒向佛像,以食物供養坐禪的喇嘛,以示信佛之誠心,祈求吉祥如意。此時,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的高原古城往往變成僧俗同慶的歡樂海洋。
上一篇:厚厚三晉土·晉北之旅·大同·民族交融之地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咸陽之旅·茂陵·漢陵最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