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帝王夢·京郊之旅·櫻桃溝·退谷櫻桃訪精舍
由臥佛寺西行,便進入了聞名京城的幽谷——櫻桃溝。這里位于壽安山麓,幽深僻靜,是一處避暑勝地。這一帶原有明代所建的廣慧寺、隆教寺等不少寺庵,果園眾多,其中以櫻桃為盛,故名櫻桃溝。
傳說以前這里的櫻桃叫“對兒櫻桃”,結出的果實都是成雙成對的。原來,天上有個管櫻桃園的仙女下凡與一個青年農民結了婚,太白金星受命捉拿,他二人逃到此處,化作兩株連根的櫻桃樹,被金星看破,將兩樹砍斷,抓了仙女回去。但自此櫻桃樹卻在溝里生長開來,結的果都是成雙成對的;仙女留下了一條玉帶,化成了潺潺流水的小溪。櫻桃色紅,人所共知,但慈禧太后久居深宮,五谷不分,有次游櫻桃溝,見初結果實色青,便說:“原來這櫻桃是青的!”旁人婉言提醒,猶自不改口,一時傳為笑談。
山林間有一處山溝,叫“退谷”。明末遺臣孫承澤在清廷不得勢,退而隱居于此,在隆教寺西建退翁亭,并自號“退谷”,在這風景佳勝之地著書清修,寫成了具有北京地方志性質的《春明夢余錄》和《天府廣記》。清學者朱彝尊評:“《春明夢余錄》歷載先代典制景物,刊行傳世,幾使洛陽紙貴”,“《天府廣記》搜采廣羅,文獻彰著,洵為藝林之大乘,考核家藉此以為據信也”,評價是很高的。
孫承澤利用天然山勢,種松植竹,建造亭臺,使此北國山林而有南國風光,櫻桃溝因而景色更佳。
沿小路西行北折,過松林而上,就到了半天云嶺。半山上石亭刻有“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唐詩人王維此詩一向以意態自然、悟性天真而為人稱賞,用于櫻桃溝清幽靈靜的景色,正是所謂恰如其分。這里的泉水因而稱作水源頭。明清之際,這里紅葉頗盛,很受詩客青睞。
亭子對面巖壁間刻有篆文“白鹿仙跡,退谷幽棲”八字。崖頂有一塊元寶狀的石頭,上刻“白鹿巖”三字。石下有白鹿洞,內有一張石榻,傳說遼代有仙人騎白鹿漫游,見此處風景佳妙,遂住于此。由溝西行,過一座從城里端王府移來的漢白玉精雕石橋,走一段山路,登上石階,就到了“鹿巖精舍”的門。傳說是明將王巖為紀念戰亂中死去的戀人露露所建,原名“露巖精舍”,后人附會仙人騎白鹿傳說,易“露”為“鹿”了。小門內便是櫻桃溝花園。明代劉桐、于奕正合著《帝京景物略》曾有文描繪此地之景:“鳥樹聲壯,泉唶唶,不可驟聞,坐久,始曰:‘彼鳥聲,彼樹聲,此泉聲也。’”櫻桃溝景色清新天然,小徑石階,翠竹臨風,野花匝地,處處令人耳目一新,心曠神怡。
上一篇:茫茫高原雪·后藏之旅·扎什倫布寺·達賴建寺班禪駐錫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南昌之旅·龍沙·郭璞揮杖斬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