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桂東南之旅·大藤峽·角號動大藤
桂平縣是明清兩代農民起義軍長期活動的地區,這里曾先后發生過長達一百多年的瑤民反抗斗爭和著名的太平天國起義,現在這個縣還留下不少當年義軍的遺址和傳說。大藤峽和金田村便是最有名的兩處。
黔江大藤峽在桂平縣城北約10多公里處弩灘附近,這里兩岸群山,夾江對峙,形勢險要。附近方圓600里的山區,聚居著瑤族人民。明朝中葉,政治腐敗,官吏貪暴。地方官吏欺侮瑤民,“遠方無告,掊克殘忍,使其不得安其身”(《粵西叢載》卷五)。他們還奪占瑤民土地,強制“分界耕守”。瑤民忍無可忍,起來反抗。從正統六年(1441)開始,大藤峽地區瑤、壯各族人民多次起義,堅持斗爭一百多年,其中以侯大茍領導的起義聲勢最為浩大。侯大茍出身貧寒,以燒炭為生。景泰年間,他發動瑤民起義,隊伍曾達一萬多人。天順七年(1463),他們曾以七百人的兵力夜入梧州,活捉巡按副使周垱。成化元年(1465),明朝廷派韓雍率十六萬軍隊圍攻大藤峽。起義軍退守九層樓(山名),頑強抵抗。韓雍縱火燒山,起義軍各寨相繼失守,終于失敗。但起義活動一直沒有停息。直至明末。民間流傳著不少侯大茍的傳說,最有名的是大藤峽的故事。
相傳,大藤峽江面上長有一根斗一般粗的大藤,像吊橋一樣讓人們來往兩岸。當年侯大茍以燒炭賣柴為生,也經常擔柴挑炭走過大藤。一天,他擔柴過藤,看見載著各種貨物的官商貨船從大藤下擦頂而過。他想,那貨船上的貨物不就是窮人的血汗嗎?窮人的血汗應該讓窮人來享受,如果大藤能聽自己使喚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了。夜里,侯大茍朦朧睡去,祖先盤護王來到他床邊,教他一段咒語,給他一支牛角,告訴他:“先念咒語,后吹牛角。牛角吹三下,大藤落;牛角吹五下,大藤起。”候大茍樂得哈哈大笑。醒來后只見床頭真的放著一支牛角。他跑到江邊按照盤護王的吩咐試了一遍,果然靈驗。便召來一些身強力壯的人在江邊守候,靠號角使大藤升落來攔阻官商的貨船,把那些不義之財分給窮人。官吏商家貨船一再被攔,便寫了奏折稟報朝廷。朝廷派韓雍帶兵十六萬向大藤峽撲來,侯大茍帶領起義軍依仗天險和群山與官兵周旋。一天清晨,大霧迷漫,韓雍心生詭計,趕來許多尾巴上拴鞭炮的山羊攻山。鞭炮點燃,山羊受驚,噼哩叭啦地向山上沖去。起義軍以為是官兵沖上來,推倒壘墻,滾下石頭,射出毒箭。等到石頭滾完,毒箭射盡,官兵才蜂擁而上。侯大茍知道中計,立即轉移。官兵撲了一個空,砸碎起義軍營盤便撤下山來。他們踩著大藤向對岸走去,這時,早就埋伏在江邊的侯大茍念起咒語,吹起牛角,大藤嘩啦啦地沉下江底,官兵紛紛落水。侯大茍指揮起義軍一陣弓箭,一陣沖鋒,把官兵打得落花流水。韓雍打不垮起義軍,便派人在夜里悄悄地來到江邊用大斧劈大藤,誰知大斧砍下去,一提起來,斧痕即刻又復合了。韓雍又派一個會講瑤話的士兵混進起義軍,終于從一個醉漢的口中探聽到大藤“刀不怕,斧不怕,只怕狗血潑,就怕牙沙沙”的秘密。當天晚上,韓雍就派人趕到江邊,先用狗血潑藤,再用大鋸“沙沙”地鋸藤,天快亮時,大藤終于被鋸斷了。從此,大藤峽再也沒有大藤了。
上一篇:茫茫高原雪·山南之旅·桑耶寺·西藏千寺之祖
下一篇:蒙蒙巴蜀雨·長江三峽之旅·萬縣·詩書酒千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