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南寧之旅·南寧·竹鞭趕五象新城鎮九龜
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始建置于東晉太興元年(318),稱晉興郡。唐置南晉州,貞觀六年(632)改稱邕州。元設邕州路,泰定元年(1324)改為南寧路,南寧名稱始此,至今已有六百六十多年歷史。在歷史上,南寧一向為嶺南政治、軍事重鎮。
南寧地勢,南部多山。城南十里,有五座郁郁蔥蔥的土嶺,形如五頭大象相隨而行,故稱“五象嶺”。人們說五象嶺能擋住山洪,保住南寧的寶氣。還傳說,五象嶺是當年秦始皇趕來的五頭寶象化成的。戰國時,南寧這里只是一小塊平原,常遭山洪淹毀。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想治服南方水患,但想不出什么妙計。一天晚上,秦始皇躺在龍床上,忽然朦朦朧朧地看見一位紅顏白發的老人走來。老人從掛在身上的葫蘆里倒出一條蜈蚣使之變成竹鞭,然后遞給秦始皇,囑秦始皇把南嶺的五頭寶象趕到南方堵住山洪。秦始皇拿著竹鞭下了床,突然兩腳生風,一會兒就到了南嶺,果然看見五頭大象。秦始皇用竹鞭把它們往南趕,大象舍不得南嶺,趕一下走幾步,時至五更才走到今天的南寧。天明雞啼,變成竹鞭的蜈蚣以為雞要啄它,趕緊露出原形溜掉了。秦始皇只得用手推象,誰知撲了個空,大叫一聲醒來了。第二天早晨,他派人飛馬往南方打探,果然在今天的南寧以南出現五座似象的大山。從此,山洪過不來了,寶氣也沖不去了。
南寧古有城墻。相傳,早先南寧城墻為土建,又矮又小,很不安全。宋仁宗皇祐年間(1049—1054),劉初任邕州太守,決定另擇地方用磚石重新筑城。但開工以后,白天筑好城基,晚上便倒塌了,一連幾天都是如此,劉初十分焦急。一天夜里,劉初朦朧睡去,忽見一位神人走來,嘴里念道:“筑城筑城,龜化就行?!彼麆傄獑栠@是什么意思,猛地從夢中醒來。翌日早晨,劉初來到工地,察看地形,忽然狂風大作,一條黑蟒繞地而來。劉初猛然想起《搜神記》里所載戰國秦張儀按龜行路線筑造成都城墻之事,便命人尾隨大蟒,在大蟒經過的地方插上標志。一個寒冷的晚上,劉初召集數萬民工,鳴炮為號,按照標志筑城,一邊打夯,一邊淋水,一夜一日就將城基筑起了。原來,城里有九個原住邕江深潭大洞、后被水龍王趕上岸的烏龜,它們害怕筑了城自己無處藏身,便乘夜拱背伸頭弄倒城墻。水龍王知道了,派黑蟒將軍鎮壓,把它們都化為石頭,城基便筑成功了。城建好了,人們發現城中有九個石龜,就把這座城叫“龜城”,或“一網罩九龜”。為了感激黑蟒的功德,劉初還曾在倉西門街興建了一座“烏龍寺”來祭祀供奉。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秦皇島之旅·秦皇島·秦皇求仙入海處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陜北之旅·紅石峽·紅山夕照氣象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