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虎丘·吳中第一名勝
虎丘在蘇城西北,山不高,卻古跡眾多。故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南朝顧野王于《虎丘山序》云:“若茲山者,高不概云,深無藏形,卑非培塿,淺異疏林。秀壁數尋,被杜蘭與苔蘚。椿枝萬仞,掛藤葛以懸蘿。曲澗潺湲,修篁蔭映。路若絕而復通,石將頹而更綴。抑巨麗之名山,信大吳之勝壤。”《吳地記》亦曰:“虎丘山絕巖縱壑,茂林深篁,為江左丘壑之表。”建于東晉、盛于宋代的虎丘寺,為宋代“五山十剎”之一。寶塔佛宮,重樓飛閣,宋方仲荀有“出城先見塔,入寺始登山”寫真詩句。蘇東坡亦云:“到蘇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從“海涌山”到“虎丘”
遠古時期,蘇州一帶為廣闊的海灣,群島之一的虎丘崖嶺,在海潮涌動漲落時若隱若現,古人將其與傳說中的蓬萊、瀛洲仙島媲美,稱之海涌山。經年歷久長江泥沙沉積于此,“孤阜起平田,”海涌山變為太湖平原上的一座小山。宋代詩人鄭思肖有《虎丘》詩曰:“何年海涌來,霹靂破地脈。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蒼壁。山間石乳甘,秋冷鐵花碧。闔閭云空愁,銀虎去無跡。蛟龍鎮奇險,拱護楚王宅。”現與“海涌”相關的遺跡有:山中巨巖千人石,為火山噴發經海浪沖刷后形成流紋銀灰巖;上山道旁存有海中鵝卵石;二山門建有花崗巖“海涌橋”;擁翠山莊壁嵌石碑“海涌峰”;憨憨泉有“井底泉眼潛通海”之說。
海涌山更名虎丘有許多傳說。《史記》載,吳王闔閭在吳越戰爭中受傷逝去,其子夫差將闔閭冢立于吳縣閶門外,以十萬人治冢,取土臨湖,葬經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吳越春秋》、《越絕書》載:闔閭之葬,發五郡人作冢,銅槨三重,水銀灌體,金銀為坑,以專諸“魚腸”等三千劍為殉。葬經三日,金精上揚,化為白虎,蹲其上,因號虎丘。另說,秦始皇東巡于此,擬掘吳墓尋劍,見一白額金睛猛虎蹲于墳上,便拔劍擊虎,誤中山石,虎逃于虎疁(今滸墅關)消失得無影無蹤,故有虎丘之稱。又說,宋代朱長文曰:“丘如蹲虎,以形名”。山景亦似虎狀,正山門為虎頭,門前兩井為雙目,風墻對稱為兩耳,臨河原有石階為牙齒,斷梁殿為咽喉,山塘河上西山橋、環山河上東山橋為一伸一屈的兩前爪,山為虎身,林為虎毛,虎丘塔如虎尾翹立,真乃虎威天成。
歷代寓居虎丘的名人眾多,佳話流傳。唐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主持在山前開鑿一條7里長的河渠,即“七里山塘”。此河貫通南北,直抵大運河。挖河渠的土堆筑成堤,堤邊植荷,堤上種桃栽李。水陸皆可抵達山腳。白居易有詩云:“好住湖堤上,長留一道春。”吳人稱此堤為“白公堤”(今山塘街)。宋蘇東坡曾“一年三度過蘇臺”。王禹偁由蘇州長洲令遷官京都后稱“夢魂猶憶虎丘山”。明禮部右侍郎徐縉曰亦“平生游覽遍天下,游之不厭惟虎丘”。
三絕·九宜
宋代朱長文說虎丘有“三絕”,即:“望山之形,不越岡陵,而登之者,見層峰峭壁,勢足千仞,一絕也;近臨郛郭,矗起原隰,旁無連續,萬景都會,西連穹窿,北亙海虞,震澤滄州,云氣出沒,廓然四顧,指掌千里,二絕也;劍池泓淳,徹海侵云,不盈不虛,終古湛湛,三絕也。”明代李流芳說虎丘有“九宜”,即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四時皆宜。
宜月之說于古時頗見風雅。每逢中秋之夜,吳中百姓傾城游虎丘已成傳統習俗。明代文學家袁宏道有《虎丘聽歌記》稱,中秋夜,吳中傾城闔戶,聯臂而至虎丘,歌者百千“雷輥電霍,無得而狀”。明人張岱《虎丘中秋夜》載,“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屬、女樂、聲伎、曲中名妓、戲婆、民間少婦、好女、崽子、孌童及游冶惡少、清客、幫閑、奚童、走空之輩無不鱗集。自生公臺、千人石、鶴澗、劍池、申文定公祠,下至試劍石,一、二山門,皆鋪氈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山……動天翻地,雷轟鼎沸,呼叫不聞。”足見虎丘中秋賞月之盛況。
獅子回頭望虎丘
距虎丘西南方不遠,有一座狀如獅子昂首怒對虎丘的山崗,人稱“獅子回頭望虎丘”。傳說遠古時海涌山野獸出沒,有個擒獸英雄叫阿虎,他每殺死一只猛獸,就在身上畫一道花紋,鳥獸見了煞是害怕。一日,飛來一只狀似獅子、嘴如蝙蝠、翅膀遮天的吃人怪獸。阿虎一時無奈,跟著祭天神的父老鄉親登上海涌山觀望。海涌山的山水清醒了他的頭腦,他和大伙兒一合計,便模仿虎吼之聲造鼓、豹哮之聲作鑼、狼嚎之聲造笳、鳳鳴之聲制簫,但等怪獸夜襲,一齊吹打上陣圍殲。一日入夜,怪獸張牙舞爪飛臨,見海涌山遍山火把似滾動的大火球,如發威的猛虎;聽滿山鑼鼓簫笳齊鳴如百獸同吼。它自恃兇猛朝飛滾的“虎球”一撲,忽兒火熄樂歇,怪獸被黑暗和寂靜所包圍,心慌腿軟,一頭扎向海涌山西南泥潭中,化作一具僵獅。“虎球”吳語諧音為“虎丘”,故后有虎丘山稱謂。
在佛門則流傳著這樣的神話。一年,一只爪如釘耙、尾似鋼鞭的吊睛白虎闖入海涌山,吃人害畜。正在西方靈山修煉的文殊和尚之坐騎青獅,聞及白虎在海涌山搶奪百獸之王的寶座,行兇作惡,恨之入骨,心想,為保生靈必除虎害。但文殊和尚一向戒殺眾生,慈悲為懷。它只得趁文殊和尚夜間坐禪時,掙斷韁索,跑出靈山,躍上云端,直奔海涌山而來。青獅口噴火焰,沖向白虎。一場惡斗后白虎被燒咬得倒斃于山旁。就在青獅得勝回寺時,文殊和尚將青獅化作一座青山,定在海涌山西南方。
上一篇: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天壇·君授神權天人合一
下一篇:悠悠吳越曲·紹興之旅·紹興·吳越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