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靈巖山·靈巖奇石
早年,靈巖山上多“巧似三秀”的奇石,有“石芝昔含元氣生,茲山始有靈巖名”之說。吳語謂“好得很”為“靈得來”,巖以靈名,故山稱靈巖。山石嶙峋,有“十二奇石”、“十八奇石”之說。十二奇石有石鼓、石馬、石龜、石幢、靈芝石、槎頭石、牛眠石、佛日巖、披云臺、望月臺、醉僧臺、石射堋;再加石城、出洞龍、獻(xiàn)花巖、袈裟石、貓兒石、升羅石,則為“十八奇石”。
靈巖山不僅以奇石著稱,還傳有許多石像故事。
傳說秦朝年間,靈巖山下住著一個叫阿夯的樵夫,力大過人,其妻阿巧貌美手巧,人稱“賽西施”。一日,木瀆鎮(zhèn)貪官龔扁頭為撈個高官,施計蒙騙阿夯服下蒙汗藥,派人把他押往咸陽獻(xiàn)給秦始皇。晚上,阿巧不見丈夫蹤影,急去鎮(zhèn)上衙門尋找,龔扁頭對她動手動腳,她抓起桌上的銅花瓶,把惡人打倒在地,只身逃走,遠(yuǎn)道尋夫。阿夯逃出咸陽后,得知阿巧被害,用扁擔(dān)把龔扁頭的頭砸成扁狀。阿夯一路狂笑著攀上靈巖山,日夜站在巖石上等待阿巧。日久天長變成一尊石像,人稱其石之名為“癡漢等老婆”。
靈巖山上有一尊石像名“望佛來”,形似一站立的采藥老人。遠(yuǎn)近的鄉(xiāng)親生了病,前來祈禱,能使病人痊愈。吳人遂將“靈驗”的諧音冠以這座“靈巖”。此石像有一番來歷。從前,山里住著一對以采藥謀生的老倆口。老漢心地善良,常給來看病的鄉(xiāng)親送藥送糧,村里人稱他為“活神仙”。他在家門前挖了個荷塘,塘邊種滿草藥。一日,他用嘴吸出一壯漢被毒蛇咬過的傷口毒汁,吐入荷花塘,把解毒草藥嚼碎敷于他的傷口。那壯漢傷痛立止,遂取出一張白紙,用鍋刷涂畫了張水墨龍畫,留給老漢作為答謝。此后,荷池幽香,藥草入水一洗,更加靈驗。一個臘月三十夜,鞭炮星火濺到老人的茅屋上,火苗頓起,鄉(xiāng)親們趕來救火。忽見屋頂竄出一條水墨龍,它一張口,驟雨急降,火苗全熄。原來是那張畫上的烏龍顯了靈。不料,這事被縣太爺?shù)弥┒居孅c著老漢的茅屋,想引出水墨龍,奪走寶畫。沒想水墨龍馱著老倆口騰空而去。縣官、衙役全被龍尾掃入火堆燒死。鄉(xiāng)親們?yōu)榧o(jì)念采藥老漢,用靈巖山石雕了一尊他采藥的石像。
靈巖山還有一狀似臥龜?shù)撵`巖“石龜”,龜背上有凹陷足印,傳說是當(dāng)年吳王站在龜背上射獵拔箭張弩用力過猛踏踐出的痕跡。亦有傳言為吳王與西施雙雙攜手站于龜背閑眺,日久天長而留下的凹痕。石龜又名“望湖歸”,因其“日望太湖終不去”,被人稱作“烏龜望太湖”。近人于其背上刻有“望佛來”三字。
另有一對神奇趣石,圓溜光滑,酷似大鼓,號稱“石鼓”,大者約三十圍,小者有十余圍。傳說吳王闔閭曾在山上擂擊石鼓,演練吳兵。又傳孫武受命訓(xùn)練吳宮女兵曾在此擊鼓傳令。《吳地記》載,“南有石鼓,鳴即兵起”。又傳說東晉隆安二年(398)孫恩率眾起義,靈巖石鼓自鳴助威,催動孫恩義軍鏖戰(zhàn)達(dá)十二年之久。觀賞石鼓,履其上,石面有“嘭嘭”之聲,疑為石下有空穴巖洞之故。
上一篇:厚厚三晉土·晉中之旅·綿山·火焚綿山話寒食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黃山之旅·歙縣·牌坊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