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寶雞之旅·九成宮遺址·隋唐離宮之冠
九成宮遺址在麟游縣城西2.5公里處的天臺山。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名仁壽宮。隋文帝就是在這里被太子楊廣所弒。唐太宗貞觀五年(631)擴建后更名為九成宮。九成即九重之意,言其高大。唐高宗時曾改名萬年宮,后又恢復了九成宮舊名。周垣一千八百步,并置禁苑武庫及宮寺。宮殿規模宏偉,環境秀麗,為隋唐離宮之冠。這里山環水繞,夏日清涼,唐太宗每年來此避暑。當地群眾把天臺山上的主峰九龍殿又叫水漫嶺。據說當年唐太宗居九成宮樂而忘返,群臣苦勸無效,后來天降暴雨,大水漫上來,唐太宗才不得已離開九成宮,返回長安,九龍殿因此而名水漫嶺。
據史書記載,隋、唐修建此宮時,勞役死傷無數。《隋書·楊素傳》:“尋令素監營仁壽宮,素遂夷山堙谷,督役嚴急,作者多死,宮側時聞鬼哭之聲。”《太平寰宇記》云:“后帝歲暮日晚,登仁壽殿,周望原隰,見宮外烽火彌漫,又聞哭聲,令左右觀之,報曰:‘鬼哭。’上曰:‘此即役使之魂,歲暮思歸耳,取酒奠之。’乃止。”統治者的奢華享受建立在人民的血汗和生命之上,于此亦可見一斑。
當年的宮殿樓閣早已圮毀,現僅存貞觀六年魏征撰文、書法家歐陽詢書寫的《九成宮醴泉銘》碑及唐高宗撰書的《萬年宮序銘》碑各一通。《九成宮醴泉銘》對九成宮的自然環境和宮殿規模作了詳盡描述,書法優美,為歷代學書者的楷模。
1980年5月,在遺址內發現了一座唐代石砌水井,是我國已發現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口古井。井臺呈方形,每邊長6.52米,井口為圓形,直徑1.06米,井口外邊有四個相距3米的柱礎石。井臺上的砌石、柱礎石和井口都有磨研、雕刻得異常精美的圖案,是研究隋唐建筑史的寶貴資料。
上一篇:離離原上草·陰山之旅·大青山·陰山巖畫世界驚
下一篇:茫茫高原雪·拉薩之旅·卡若文化遺址·高原原始文化的遺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