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韻·滇南之旅·燕子洞·群燕結巢溶洞間
燕子洞在建水縣城東20公里的一條峽谷里,為一巨大的石灰巖溶洞。春夏之際,成千的燕子出沒其間,來往飛翔,故名燕子洞。洞前古木參天,石峰嶙峋,古人描述道:“到山不知門何處,洞口白云自吞吐。”洞分為二,上洞為干洞,寬敞明亮;下洞長約七八里,頂上鐘乳倒懸,瀘江河入洞形成伏流。洞上邊的懸巖側壁上,石穴密布,群燕結巢其上。每逢春夏,無數燕子出入往來,變幻倏忽,鳴叫之聲,響徹山谷,與洞內流水聲交相回應。前人詩句“百萬燕呼淝水戰,一條浪吼浙江潮”,把燕鳴比作千軍萬馬戰淝水的呼聲,把水響比作錢塘江潮的浪聲,頗為貼切。
燕子為什么喜歡在這里做窩?彝族人有個傳說。古時候,離這里不遠的中壩街是一個熱鬧的地方。一年,新春伊始,人們盡情歡樂,燕子姐妹燕姬、燕妮被人間的熱鬧景象所吸引,變成兩個漂亮的彝家姑娘來游玩看燈。海里的一條孽龍,也變成一個丑陋的漢家公子,帶著家丁前來看燈。公子一眼看見燕姬、燕妮,便放肆調戲。幸虧一漢族小伙子搭救,燕姬、燕妮姐妹才得以脫身。這小伙子叫阿山,住西山燕子峰。燕姬見其勇敢善良,當晚便與他在燕子峰下成親,后孽龍報復,洪水滔天。阿山和燕姬正在著急,燕妮飛來對阿山說:“東壩低,西壩高,快去東壩把洞掏。掏空巖洞泄天洪,重建家園樂陶陶。”并以眼淚化為兩顆寶珠相贈。阿山帶著一顆寶珠,跟燕子來到東壩。只見一堵石壁外,一條大河向東奔流。阿山鑿了三十三天,終于打通石壁,洪水從洞里流向大河。這時孽龍派一小黑龍前來堵洞,阿山拿寶珠將其趕跑了。水流又暢,阿山卻因勞累過度而倒在水里。燕姬找到阿山,不想被親自前來作亂的龍一起吞進肚里。他們遇難了,燕姬所帶寶珠的珠光寶氣卻把孽龍牢牢地定在那里。久而久之,孽龍化為石山,龍嘴化為洞口,就是如今的燕子洞。燕妮找不見燕姬和阿山,就請所有的燕子都來幫助尋找,它們飛進洞里,不斷地呼喚:“姬姐姬姐,燕姬姐姐……”后來它們干脆在洞里安了家,陪伴燕姬和阿山,一直到今天。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榕蔭古渡·綠榕金鉤釣蛤蟆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終南山·翠華山上村姑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