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燕趙歌·滄州之旅·滄州·滄海橫流話滄州
滄州,北扼幽燕,南毗齊魯,東臨渤海,西接冀瀛,位于華北平原的東部黑龍港地區。滄州一名,始于北魏熙平二年(517),但它在建治之前就早已存在。《禹貢》記載,黃河進入河北平原后,播為扇面形的九河。清康熙皇帝判定,九河不出滄、景之間。大禹治水雖為傳說,但古代黃河流經滄州入海確是事實。古代滄州,荒涼貧困,曾是歷史上專門發配犯人的地方。明詩云:“出得河間郡,郊區火廢耕;狐妖沖馬立,狡兔傍人行。叢棘鉤衣服,枯楊臥道橫;蕭條人跡少,州縣俱存名。”著名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寫北宋汴京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刺配滄州道,路過野豬林,只見:煙籠霧鎖,一座猛惡林子,“林蔓層層如雨腳,喬枝郁郁似云頭,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斷愁”。滄州舊城東關外,原有一座“藥王廟”,其北200米處有“草料場”,藥王廟傳為林教頭流放滄州常沽酒之“山神廟”,草料場傳為他看守之“大軍草料場”,他大難不死并由此雪夜上梁山。
滄州在歷史上雖然荒涼貧困,多災多難,為罪人流放之處,但滄州人民勤勞、豪爽,民風純樸。民謠說:“莫道滄州貧,莫道滄州苦,滄州出了一文一武一盤古。”“文”,即一代文宗紀曉嵐,他曾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經總纂《四庫全書》,位高而望重;“武”,是說滄州為著名的武術之鄉,這里誕生了眾多的拳種和名揚海內外的武術大師;“盤古者,人之祖也”,滄州市北、青縣城南,大禹治水時在這里發現盤古墓,以后這兒建起了一座規模宏偉、令海內外華人景仰的盤古廟。坐落在舊城遺址的鐵獅子是全國聞名的歷史文物,也是滄州歷史的見證。市內的清真北大寺是全國伊斯蘭教四大名寺之一。滄州南部的吳橋縣是聞名于世的雜技之鄉,西南方的景縣“封氏墓群”為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景州塔是河北四寶之一。其西有河間三十里鋪“詩經村”,其東有與秦始皇傳說密切相關的“大山和小山”。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天津之旅·獨樂寺·滄桑歷盡獨哀樂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洞庭湖之旅·洞庭湖·洞庭天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