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泉州之旅·伊斯蘭教圣墓·圣墓靈山
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唐代傳入我國。泉州作為海外貿易大港,各國客商云集,伊斯蘭教在此有許多信徒。靈山的這座伊斯蘭教圣墓,具體筑墓年代不詳,但據載是穆罕默德弟子的墓葬。《閩山方域志》說:“回回家言,默德那國有嗚喊叭德穆(穆罕默德)圣人,生于隋開元時期,圣真賢美,其國王聘之,御位二十年,降示經典,好善惡惡,奉天傳教,門徒有大賢四人,唐武德中(6.18—626)年間來朝,傳教中國。一賢傳廣州,二賢傳揚州,三賢四賢傳泉州。卒葬此山。”因葬后墓有靈異,名叫“圣墓”,故所葬之山亦名“靈山”。
圣墓兩座并列,墓蓋呈塔式,為花崗石雕刻,墓后有半圓形石砌回廊,廊中有幾塊古代石碑,其中一塊碑用阿拉伯文刻記了伊斯蘭歷722年一批居住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修復圣墓的史實:“修繕了這座被祝福的墳墓,此舉為求得尊貴莊嚴真主的喜悅和豐厚的回報。……二位賢者在法厄福爾時代來到中國,據傳為有善行者。后卒,乃由朽世轉入永世。人們因其福祥而信之,一旦遭遇艱難,彷徨無策,即前來瞻禮,祈求默示光明,并有奉獻,均獲益平安而返。”可見當時三賢四賢事略已為人所知,在泉州的伊斯蘭信徒亦已來圣墓祭禱祈求平安。由此可推斷,圣墓至少在元代以前就已存在了。
回廊中還有一塊很有價值的《鄭和行香碑》,碑文說:“欽差總兵太監鄭和,前往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公干,永樂十五年十六日于此行香,望圣靈庇佑。”此碑記載了1417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前往伊斯蘭教圣地麥加之前,專程到靈山拜謁二位大賢,地方官浦日和為之勒碑為記。
圣墓園周圍有數以百計元代以前就來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古冢,墓園西側是明、清以來泉州的穆斯林公墓,每逢開齋節和宰牲節,都有穆斯林前來祭掃。
在圣墓右前方的“風動石”東側,有著名的阿拉伯穆斯林瞻思丁的后裔墳墓。六百年前,他們即已遷居泉州,取姓“丁”,迄今后裔已逾萬人。
從圣墓及其周圍的穆斯林墓的數量,可見當時僑居泉州的外國人之眾,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泉州當時經濟和貿易的繁榮發達。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柳州之旅·大瑤山·圣堂山與公甘
下一篇: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廣濟寺·地敞景幽律宗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