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賦》簡介|介紹|概況
賦篇名。東漢末禰衡作。此賦載《文選》,前有小序說:“時黃祖太子射,賓客大會。有獻鸚鵡者,舉酒于衡前曰:‘禰處士!今日無用娛賓,竊以此鳥自遠而至,明慧聰善,羽族之可貴,愿先生為之賦,使四坐咸共榮觀,不亦可乎?’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清孫梅《四六叢話》說:“《鵩鳥》、《鸚鵡》,曠放沈摯,《懷沙》之遺響也。”又引《容齋三筆》說: “觀其所著《鸚鵡賦》,專以自況,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浦銑《復小齋賦話》說:“禰正平《鸚鵡賦》,頗為自己寫照,然略無露才揚已意。”劉熙載《藝概》說:“禰正平賦鸚鵡于黃祖長子座上,蹙蹙焉自憐依人之態,于生平志氣,得無未稱!”今人瞿蛻園《漢魏六朝賦選》說:“這篇賦借了鸚鵡這個題目,發泄心中的感慨,字面上是替鸚鵡訴衷懷,詞氣之間卻是寫有志之士在離亂時期那種委屈苦悶的心情。但也必須指出,作者一方面雖充滿著對迫害者的敏感,另一方面,從文末的‘恃隆恩于既往,庶彌久而不渝’兩句看來,他對于面前統治者的淫威,還是抱著委曲求全的意向的。”此賦是一篇托物詠懷的作品。賦中先寫鸚鵡的品質和美德,接著鋪敘鸚鵡被捕捉后的心情和對自身命運的憂慮,最后以不能沖破樊籠,只好對主人感恩懷德,以期待主人的恩寵能彌久不衰作結束。作者表面上是寫鸚鵡,實際上是寫自己,抒發了才志之士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而又屢遭迫害的憤慨。全賦通篇采用比興寄托的手法,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其細膩的心理刻劃,擬人的藝術手法,和作者的身世之感,相互交織,情辭并茂,雖辭彩甚麗,但毫無鋪排堆砌之感。此賦對后世抒情小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上一篇:《鵲巢》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麟之趾》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