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三十六策
典源出處 《南齊書 ·王敬則傳》:“東昏侯在東宮,議欲叛,使人上屋望,見征虜亭失火,謂敬則至,急裝欲走。有告敬則者,敬則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釋義用法 南齊王敬則起兵反,認為齊明帝與其子東昏侯應急速逃走。三十六策泛指很多的計謀、辦法,并非實數,后人有湊成三十六種者,并非原意。此語意在指事難挽回,只有一走了之。后用此典表示很多的計謀、辦法中只有一種最好,多是指離去、歸隱等。
用典形式
【檀公策】 宋·陸游:“酒酣忽作檀公策,間道絕出東關城。”宋·陳與義:“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詩。”
【三十六策】 宋·陳與義:“去去三十六策中,第一買酒鏖北風。”元·方回:“爾來何止師左次,三十六策走上策。”
【我策三十六】 宋·陳與義:“我策三十六,第一當歸田。”
【畫計三十六】 宋 ·陸游:“檀公畫計三十六,不如一篇歸去來。”
上一篇:詩詞典故《三十六書》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三字獄》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