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窗異草·宜織》解說與賞析
在清朝封建統治的鼎盛時期,青年人在婚姻生活上,男女大防之不可逾越,是被蒙上了神圣光環的。“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這個古老的主題,在那時,也失去了耀眼的光輝。但是像《聊齋志異》那樣點燃人性火種的著作,卻恰好產生在那個時代,這大概可以證明人性力量之不可戰勝。無獨有偶,稍晚于蒲松齡、感于《聊齋》而模仿其風格寫作的人又層出不窮,長白浩歌子便是其中一個。在他的《螢窗異草》中,人鬼相戀、人狐相戀的故事比比皆是。在那一曲曲離奇感人的愛情樂章中,幾乎復奏著同一個主調,這就是“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宜織》便是這些樂章中的一曲。
這篇小說,結構較為繁雜,事件的發生、發展,有些迷離惝恍。柳生與宜織的愛情,似乎于冥冥之中有神力相助,卻又困難重重,阻力繁多,真可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物性格也較為豐富多采。柳生是個鐘情男子,卻對父母、對陸家采取了欺瞞與欺凌的手段,似貶還褒。宜織的父親,疼愛女兒,暗中為其擇偶,并子冥冥之中給以幫助,但聽到未經父命即私定終身后,卻又怒不可遏,嚴加懲罰,而在女兒婚后,又不惜日行千里時時夜間探望,真可謂嚴父慈母集于一身。姑姑對家寶平日管束十分嚴厲,但當他將宜織領至家中時,卻因憐愛宜織而大義相助。這樣一些色彩斑斕的人物性格,看似矛盾,卻十分真實。
這篇小說的主題不過是一個“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 的古老話題,并不新鮮。但細細品味,在展現主題的描繪中倒也有一些哲理味道。在人物命運中體現了三方面關系的糾葛:“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是“愿望”;人物為實現這一愿望而進行的努力是“人謀”,即所謂“謀事在人”;冥冥之中神的安排是“天意”,即所謂“成事在天”。三者之間相互制約,又互相感應。小說中盡管作者對柳生的“人謀”作了一些批評,但它畢竟是柳生實現自己美好愿望的最終根源。在處理三者關系上,無論作者自覺或不自覺,還是肯定了“人謀”的力量。
在故事中,宜織似乎并沒有過多的驚天動地的作為。她的命運似乎已暗中被人安排停當,其實她的幸福生活來得并不容易。她的出生就是極其悲慘的一幕,生而喪母,自幼為狐父養育在山野,過著孤清的日子。柳生的出現,猶如一股春風吹皺一池春水,她的青春之火被點燃了。但是她的大膽超越了父親的期望,為此險些喪生。唯一能挽救她生命的就是柳生如期迎親,這是她的生死關口,柳生稍有舛錯就會造成她的悲劇,幸虧柳生忠于愛情,謀事成功,終于使她得到了愛情。說到底,她的幸福也是由柳生敢謀、善謀、苦于為謀而獲得。盡管在文末,因謀事過激而遭到失掉功名的報應,但卻實現了他(她)們的最大愿望:有情之人終成了眷屬。
這篇小說的藝術風格,宜于用一句老話給以評價—— “文似觀山不喜平”。隨園老人評價此文時說:“武夷九曲,使人歷盡方知。初見之,但有奇峰壁立耳,似無可轉之境也。何物文心,竟與山靈爭勝! 吾于此文又得其不可解之一。”此論道出了這篇小說既有奇峰壁立,又回環往復、曲折迭宕的藝術特點。
上一篇:《三言·宋四公大鬧禁魂張》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里乘·小衛玠》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