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燕姻緣傳》簡介|鑒賞
才子佳人小說,七十七回,清無名氏撰,今有清光緒乙未(1895年)上海書局石印本,原題《繪圖玉燕姻緣傳》,卷前有繡像十六幅,據卷首“滬北俗子”于光緒二十年(1894)作的《序》,知此書原名為《玉燕金釵》。
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寫尚書公子風流秀才呂昆的艷遇。他在侯公子家中遇妓女柳卿云,暗中交換—玉燕—金釵,訂下終身。后來呂公子私訪柳卿云,被侯公子豢養的篾騙莫六頭撞見,告知侯公子,侯公子帶人來搜,呂只好在雪洞里藏身躲避,又驚又怕,不慎從雪洞里跌了出去,恰好跌在兵部尚書安國治的千金安瑞云小姐的閨樓里,被小姐的丫頭臨妝收留在房里,兩個人成了好事。小姐察覺后雖痛加斥責,卻默默容忍,只是自己保持貞節,而讓臨妝與呂公子躲在閨樓中相處了三個月。后來呂公子男扮女裝逃出安家,托好友張寅為媒,聘安小姐為妻。不料此時邊關告緊,安國治受命掛帥遠征,卻被奸臣陷害下在牢里。安小姐女扮男裝,上京去探父。呂昆知道后,與張寅、安夫人一起趕到京城,找到安夫人的兄弟談翰林。因安小姐下落不明,談翰林又看中了呂昆,招他為婿。接著京里會試,安小姐冒名張朗得中狀元,呂昆中了榜眼,張寅中了探花,分授官職。此時柳卿云也到了京里,上門去找呂昆,呂昆卻不肯認她為妻,卿云無奈而告御狀,正好由安小姐審訊,結果當然是呂昆把她收為偏房。后來安小姐在太后面前不慎露出女妝,只好痛陳前情,于是皇帝垂愛,收她為公主。奸臣受到懲罰,安國治被釋放,重新出征邊關,旋即得勝回朝。皇上為公主招親,于是呂昆又成了駙馬,臨妝也與他重新團圓。最后呂駙馬帶著四個妻子回到蘇州——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這是小說的主干部分,這部小說還有許多枝蔓的部分。一是寫侯公子家的三個篾騙莫六頭、黃子方、李連義的無恥行狀。二是寫呂昆的朋友張寅與捕快祁中的老婆鄧氏之間的奸情,祁中來捉奸,卻誤殺了黃子方與管家李大娘,而后李連義又被當作兇手嫌疑下在牢里,張寅遂得帶鄧氏逃走,到南京躲藏了一陣子,又公然回到蘇州。這兩部分的描寫頗有明代世情小說的風味。書中還有好幾回寫安尚書帶兵打仗的過程,是描寫戰爭的,與才子佳人小說的氣氛很不協調,卻也被作者捏在一起。
因此,這部小說,是把明代以來各種小說樣式湊雜在一起,既無甚新穎獨到的創造,也沒有淋漓精彩的發揮。而將這些東西統一在一起的,則是作者的某種情志的發泄,亦即滬北俗子《序》中所說:“抱才不遇,困厄頻年,以錦心繡口之才,定國安邦之志,無由發泄,借野史稗官以暢其志。”這樣一種“逞其胸中抱負而有所發泄”的文字,其價值就在于“茶余酒后,獨對一編,亦足以消除俗慮”。中國小說本有雨窗寂寞、長夜無聊,借以揮灑之一境,人心有所感而欲言,發為詩歌,但詩只能道出一些抽象精妙之意,那不能盡情傾瀉的心靈感受,還必須借幾個形象、一段故事,敷衍成為小說,加以透徹地表現和渲泄。古人說“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正是這個意思,“言”之外,尚需要一種具體的、直觀的、形象性更強的代言體的東西來盡情地發揮,詠歌、舞蹈,正是戲劇的最原始狀態。我們看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女子,初則喚之再三也不肯出來,后來一曲終了,卻禁不住自道身世如此詳盡曲折,蓋以音樂道之猶有不足,尚需假敘述來盡意。這正是中國古代此一類小說產生的心靈之根據。因此,就此種小說來言,其情節故事往往只是外在顯象,而精髓卻在于那泳涵于故事中的詩意(即情志),需要仔細賞玩,才能品味出來。這才是真正詩化了的小說,它在本質上原來就是詩!
當然作者總忍不住時時要把感情直抒出來,因此小說中總插有許多詩歌,而這些詩歌,恰可作為我們解讀此小說的路標。這一部《玉燕姻緣傳》每回之首,總有一段詞曲,寫看破世態人情之況味,追求出世歸隱之樂趣的心態,同時又抱著“善惡報施,無道不爽”的信仰。于是朋友之誼、義士之感、男女之情、天倫之親,上至廟堂莊嚴,下至市井無賴,遠至邊關征戰,近至妻兒瑣碎,紛至沓來,無不畢顯,而終于惡人難逃厄運,善者感沐皇恩。其間一切的故事、情節、人物、境界,都只是作者為了闡發情志而現出的種種幻象而已,就象如來佛祖變化著各種形象來闡說佛法、驚醒世人一般,這叫做“現身說法”。
雖然就文學本體的建設而言,這一部小說實在沒有多少值得贊道的成就,但我們若真是“茶余酒后,獨對一編”,在紛繁的情節中細細品味作者的情志,就如從一杯茶水里品出茶味來一般,那也真是可以假此來“消除俗慮”的。
上一篇:《玉支璣小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瓜分慘禍預言記》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