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樓夢》簡介|鑒賞
狹邪小說,六十四回。作者俞達,一名宗駿,字吟香,號慕真山人,江蘇長洲人,生年不詳,卒于1884年。作品寫成于1878年。有申報館仿聚珍排印本,題“釐峰慕真山人著,梁溪瀟湘館侍者評”,前有光緒四年(1878年)“金湖花隱”的“序”與“梁溪瀟湘館侍者”鄒弢的“敘”。又有1888年文魁堂刊印小本,1895年上海書局石印本。
作品首回仿《紅樓夢》寫石頭入紅塵游歷的手法,敘述慕真山人得道人贈一鏡,觀鏡后身入仙境,托生蘇州府長州縣金家,名挹香,經歷了一段繁華生活后,被道人棒喝而醒,于是“將鏡中所作所為,錄成一書”,即《青樓夢》。小說本文開始,寫金挹香自幼工文,長成“素性風流”,父母將為娶親,他欲得“天下有情人”方成眷屬。于是與好友鄒拜林、葉仲英共同至青樓訪美。由認識章幼卿開始,得遇三十六妓女,獲得眾美之愛。嘗夢至月老處,得知妻為鈕氏,后果娶鈕愛卿為妻,娶胡素玉、陳琴音、小素、吳秋蘭為妾。自此“內與愛卿伉儷極篤,外與眾美親愛非?!?。(見第三十回)。婚后赴考,得中舉人,為報父母之恩,捐同知銜候補,任余杭縣令,為民平反冤獄,因而升任杭州知府,因政績卓著,為父母博得蔭封。后三子皆考中進士,一人為尚書,二人為翰林,又與好友鄒拜林等人的女兒結成婚姻。后普陀山道士度其父母白日升天,挹香于是榮歸故里。時眾美或從良,或病死,或出家, 日益凋零。于是金挹香感悟,便瞞著家人置道袍離家修煉。三年后得道,因回家度愛卿、小素等成仙,三十六美也同登仙境。原來她們都是司花仙女下凡,挹香、愛卿為月老座下金童玉女,“如今塵緣已斷,應該重入仙班”云云見第六十四回)。
《青樓夢》所寫均非現實。書前《題綱》說:“當世滔滔,斯人誰與,竟使一介寒儒,懷才不遇;公卿大夫,竟無一識我之人,反不若青樓女子,竟有慧眼,識英雄于未遇時也?!北砻魉械綉巡挪挥觯是笾粲诩伺?。但他所說青樓女子“識英雄”及作品所寫三十美皆深愛金挹香等,都是為了發抒其“游花國,護美人,采芹香,掇巍科,任政事,報親恩,全友誼,敦琴瑟,撫子女,睦親鄰,謝繁華,求慕道”(見第一回)之理想。故小說純屬失意文人主觀幻想之物。作為理想,既要享艷福,又不忘富貴功名;忠孝仁愛之外,再加上得道成仙,也庸俗不堪。此外作品把書中人物皆寫成天上仙童仙女與花神下凡,又寫金挹香誤入冥界,看到陰間賞罰分明善惡必報等等,充滿因果迷信思想,“酸腐之氣,更加不可響邇,使人不能卒讀”(趙景深《<花月痕>與<青樓夢>》)。故小說在思想內容上沒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從《青樓夢》開始,大量描寫妓女的作品出現。它是乾嘉以來模仿《紅樓夢》的“余波”。魯迅指出,這種“摹繪柔情,敷陳艷跡”之作,“特以談釵黛而生厭,因改求佳人于倡優,知大觀園者已多,則別辟情場于北里而已”(見《中國小說史略》)。后來更出現了廣泛描寫妓女生活的《海上花列傳》、《九尾龜》等,雖然它們在思想內容與藝術描寫上差異很大,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狹邪小說的發展。
《青樓夢》在藝術上也很平庸拙劣。一方面艷詩秾詞、燈謎酒令、對聯書札,乃至時文八股充斥于書中,反映了作者只顧賣弄幾首蹩腳的詩詞,并不懂得塑造典型的人物與故事。另一方面,作品拙劣地模仿《紅樓夢》的某些描寫,缺乏獨創性,全書的情節單調呆板,缺乏變化。特別在人物塑造上很不成功,寫三十六美文字雷同,人物語言缺乏個性,多陳詞濫調,藝術上公式化概念化傾向嚴重。所以從故事到描寫,它都“脫不了明末的佳人才子這一派”(《中國小說史略》。
上一篇:《雷峰塔奇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青瑣高議》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