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奇傳》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中篇神魔小說,又名《雷峰野史》,五卷十三則。作者玉山主人,卷首吳炳文的序稱: “余友玉山主人,博學嗜古之士,乃過鎮江訪古跡,咨詢野老傳述,網羅放失舊聞,考察行事始終之紀,稽查成敗廢興之故,著為《雷峰野史》一編。”序寫于嘉慶十一年(1806),作者當為嘉慶間江蘇昆山人。本書除第四卷署“愛蓮室主人校訂”外,余俱署“玉花堂主人校訂”,玉花堂主人或即玉山主人。今存經國堂、一經堂藏板本與益和堂、立盛堂等刊本。
作品寫民間廣為流傳的白蛇傳故事,敘四川青城山蛇妖自稱白氏珍娘,慕人間繁華而下山,至杭州收青蛇小青為婢,游西湖時遇許仙,因借傘而締姻,并做法盜銀相贈。銀被人認出告發,許被發配蘇州。白氏與小青跟尋而至,在吳員外主持下,與許成婚,并協助其開藥店。過端午節,誤飲雄黃酒,現出原形,將許嚇死,白氏冒死去南極仙翁處討藥,救活了許。許被推排設古玩寶器以慶賀祖師圣誕,白氏又幫助從梁王府盜來四件珍寶,案發后,許又被刺配鎮江。白氏在差役來捉人時遁去,后將資財送寄杭州許姐夫李公甫家,又跟尋至鎮江,經一番解說,夫妻和好,仍開藥店。許仙偶游金山,法海禪師點破白氏是妖,將許留在寺中,白氏親去哀懇討求不成,便與之斗法、水漫金山。后與許復遇于杭州疊木橋,同投李公甫家。不久,白氏生一子,名夢蛟,慶滿月時,法海突至,騙許持缽入內室取水,缽將白氏罩住,壓于雷峰塔下。夢蛟長大后中狀元,同父到塔前祭奠,白氏方得復出,后與許仙同被超度,得成正果。
白蛇傳的故事由宋話本的《西湖三塔記》,經明擬話本《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下簡稱《白》),不斷豐富發展,到本書提高到一個新階段,情節更趨曲折細膩,妖氣進一步沖淡,更多地體現人民群眾的理想愿望,人情味大大加強。白珍娘向往人間幸福,對許仙愛得熱烈、執著,雖一再因攝取財物,使許遭官司被刺配,她均跟尋而至,化釋嫌疑;許被嚇死,她冒生命危險盜仙草相救,處處體現了對丈夫的關心、體貼、愛護;對于破壞其愛情與幸福的邪惡勢力,則堅決斗爭,反映其剛強、勇敢和智慧,在她的身上,體現了中國古代婦女的美德,這一形象,在中國古典小說人物畫廊中,占據重要位置,贏得人們的同情和敬重。 《白》仍把她作為害人的妖精,讓她壓于塔下,永世不得翻身;本書則讓她生子,子中狀元祭塔,得以復出,反映了群眾的愿望。許仙忠厚善良,與白珍娘結合后,和睦美滿,因一再被刺配,也曾懷疑白氏為妖,但經解釋后,均和好如初,特別是后來當法海要收服鎮壓白蛇時,他雖明知其為異類,但感其深情,堅決反對,極力救護,不再象《白》中所寫,主動要求,親手將白娘子用缽罩住,后又化緣砌塔鎮壓。本書這樣寫,改變了過去的人妖矛盾,而反映了以法海為代表的封建勢力,對其幸福的扼殺,矛盾的性質改變了,作品的思想意義也因之不同。
另一方面,作品在再創作時,也強化了因果報應宿命神道思想,白珍娘所以熱戀許仙,是為報答其前世救命之恩;鶴童與蜈蚣精要加害白氏,觀世音派使相救,南極仙翁肯于施藥,均因其與許仙有緣;而后來法海所以要鎮壓她,因她下山之初,對真武大帝說要到南海朝拜,并發誓如說謊異日必遭雷峰塔下壓身,法海是奉佛旨使其實踐誓言。后來解救白氏并度其成正果的,又是法海,這就調合了矛盾,美化了鎮壓者,不如民間傳說講法海倒行逆施,以致天怒人怨,被追得無處藏身爽朗明快。
上一篇:《雪鴻淚史》簡介|鑒賞
下一篇:《青樓夢》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