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秀逃生救父》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見《醒世恒言》第二十卷。
富商王憲要與女兒做嫁妝,請木匠張權父子到家干活。王沒有子嗣,見張廷秀手藝精巧,聰明勤謹,招贅為婿,遭到大女兒瑞姐和丈夫趙昂的反對,施展一系列陰謀詭計,陷害張權入獄,又誣謗張廷秀將他逐出家門,并用言語羞辱玉姐,逼其自殺。張廷秀弟兄四處奔走訴冤,又遭暗害。后歷盡磨難,終于雙雙中舉,昭雪冤獄,懲辦惡人,合家團圓。
小說以爭奪家庭財產的繼承權為導火線而展開了一場錯綜復雜的斗爭:骨肉相殘,姐妹反目,誣陷親族,爾虞我詐,充分暴露了趙昂夫婦的貪婪本質,展示了當時財產支配著人際關系的世態人情,抨擊了封建禮教的虛偽性和封建社會財產私有制的罪惡。這在以前的文學作品中是少見的。作品描繪的一幅封建社會的災荒圖,相當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暴露出官府爪牙的兇殘、毒辣、陰險、狡詐的丑惡嘴臉及封建司法制度的窳敗和腐朽。小說還塑造了新興市民張權、張廷秀等勞動者的形象,歌頌其忠厚善良及對邪惡勢力的抗爭精神。在這種善與惡、美與丑的強烈對比中,體現小說的進步思想。當然,作品用讀書做官的方法來解決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有損于它的現實主義光彩。一些鬼神迷信的描寫及“萬事由天莫強求”、 “善惡到頭終有報”的宿命論思想,表明作者的思想局限。
小說人物眾多,矛盾糾葛復雜,生活場面豐富,但寫得極為緊湊集中。情節發展采用復線結構。趙昂夫婦的迫害和張廷秀逃生救父雙線交叉推進,經緯分明。縱向的深入和橫向的拓展融為一體,將復雜豐富的生活場面交織,組成一支和諧的時代奏鳴曲。作者在描繪各種生活畫面時,能從生活實際出發,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不論是人物還是故事,較真實可感。 “玉姐上吊”的場面描寫,即是一個顯例。
上一篇:《異聞總錄》簡介|鑒賞
下一篇:《征西全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