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驅薄薄①,車兒走得啪啪響,
簟茀朱鞹②。花席的車門紅皮帳。
魯道有蕩,齊魯大道平坦坦,
齊子發夕③。文姜出發天快亮。
四驪濟濟④,四匹黑馬多漂亮,
垂轡沵沵⑤。柔軟的韁繩垂下方。
魯道有蕩,齊魯大道平坦坦,
齊子豈弟⑥。文姜出發天剛亮。
汶水湯湯⑦,汶水漲得一片汪洋,
行人彭彭⑧。路上行人熙熙攘攘。
魯道有蕩,齊魯大道平坦坦,
齊子翱翔。文姜在這兒游逛。
汶水滔滔,汶水流得浩浩蕩蕩,
行人儦儦⑨。路上行人蹌蹌踉踉。
魯道有蕩,齊魯大道平坦坦,
齊子游敖。文姜在這兒游蕩。
(采用金啟華譯詩)
[注釋]①薄薄:車行快速的聲音。②簟(dian):方而有文采的竹席。茀:車后的門。③發夕:天將亮、日未出的辰光。④驪:黑馬。濟濟:美盛的樣子。⑤沵沵:柔和的樣子。⑥豈弟:開明。⑦汶水:水名,在今山東省境內。湯湯:水勢浩大的樣子。⑧彭彭:眾多。⑨儦儦:眾多的樣子。
[賞析]反襯是諷刺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使丑惡的東西更加突出、醒目,從而激起人們憎惡的感情,達到特殊的藝術效果。這首詩正是運用了這種藝術手法,辛辣地諷刺了文姜的淫蕩和恬不知恥。《詩集傳》說此詩是“齊人刺文姜乘此車而來會襄公”。文姜是魯桓公的夫人,淫蕩無度,敗壞人倫,經常與其兄齊襄公干亂倫之事。據《春秋》載,莊公二年“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四年“夫人姜氏享齊侯于祝丘”,五年“夫人姜氏如齊師”,七年夫人姜氏“會齊侯于防”,又“會齊侯于榖”。齊襄公為了便于與文姜幽會,竟暗殺了魯桓公,而文姜也肆無忌憚地去與襄公幽會。這首詩就是齊人諷刺他們的這種丑惡行為的詩篇。
全詩四章,是寫文姜與襄公幽會來去途中的情形。詩人沒有直接描寫她的淫蕩行為,只是截取了通道大都上的兩個場景,用反襯的手法,把她骯臟的心理巧妙地勾畫在讀者面前前二章寫文姜車駕的華貴與急不可待的心情。詩一開始,就像電影鏡頭一樣,推出一個馬車在大道上奔馳的畫面:在朦朧的晨曦中,四匹漂亮的黑馬拉著一輛華麗的馬車,在寬敞的大道上急馳而來,清脆的馬蹄聲也隨之由遠而近。用花席做車門,用紅皮做車帳,拉車的四匹黑馬也打扮得漂漂亮亮。這是何等的華貴與氣派!簡直像貴族人家送親的車隊。這是描寫景物,為下面人物的出場作鋪墊。那么車中究竟坐著什么人呢?原來是“齊子”——淫蕩亂倫的文姜。一件極不光彩的丑事,竟然張張揚揚地當喜事來辦,這真是一幅絕妙的諷刺畫。文姜的車駕裝飾得越華麗氣派,就越反襯出她行為的丑惡。“發夕”、“豈弟”都是天剛朦朦亮的意思。天剛亮就出發,真是急如星火。詩人并沒有正面寫她的言行、神態,只是用了兩個表示時刻的詞,就揭示出文姜急不可待的心理狀態。因為文姜的無恥行徑在當時是路人皆知,所以不言而自明。這樣寫委婉含蓄,曲盡其妙。
后二章寫文姜招搖過市,恬不知恥。詩人在寫第二個場景時又換了一幅筆墨,沒有從文姜車飾落筆,而是用夸張的筆調,著意渲染周圍的環境氣氛:遠處的汶水漲得浩浩蕩蕩,一片汪洋;近處的大道上行人你來我往,熙熙攘攘。淫蕩亂倫,本是見不得人的丑事,而文姜卻明目張膽地招搖過市,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真是無恥之極。漲滿的河水,喧囂的人聲,環境氣氛越是熱鬧,越能反襯出文姜的厚顏無恥。我們仿佛聽到了汶水的怒吼,看見了行人的訕笑。正如方玉潤所說:“其會兄也,竟至樂而忘返,遂翱翔遠游,宣淫于通道大都,不顧行人訕笑,豈尚知人間有羞恥事哉?至今汶水上有文姜臺,與衛之新臺可以并臭千古。雖濯盡汶、濮二水滔滔流浪,亦難洗厥羞矣。”(《詩經原始》)“翱翔”、“游敖”二詞,極為簡練傳神,把文姜在大道、鬧市上大搖大擺、洋洋得意地東游西逛的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同時也把她毫無羞恥感的變態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超的諷刺藝術。它既不是把文姜兄妹亂倫的丑行展示給人們看,也不是讓詩人自己站出來議論,而是通過環境氣氛的描寫及人物動作的刻畫,襯托出文姜厚顏無恥的變態心理,從而深刻地揭示出這一類型人物的腐朽本質。
上一篇:《載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遵大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