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陳三立
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清德宗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曾列別名上海強學會。光緒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佐其父湖南巡撫陳寶箴在湘推行變法,提倡新學,與黃遵憲、江標等參與籌劃新政,特薦梁啟超主持時務學堂,與譚嗣同并稱“兩公子”。戊戌政變后,與其父同被革職,退居南昌西山,筑崝廬。西山舊稱散原山,因以散原自號。后移家南京。光緒(1875—1908)末,曾參與創辦江西鐵路公司,興建南潯鐵路。清亡后,以遺老自居,與沈曾植等唱和。然亦與革命黨人李烈鈞等往還。1933年遷居北京。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拒絕日本侵略者威脅利誘,疾發不服藥而卒。工詩文,尤以詩著稱,為“同光體”詩派首領。詩宗黃庭堅,推崇黃詩能“奧瑩出嫵媚,冥搜貫萬象,往往天機備”,非徒“澀硬”而已。故陳衍稱其“避俗避熟,力求生澀,而佳語仍在文從字順處”(《石遺室詩話》)。楊聲昭以為“散原以名父之子贊襄新政,頗樹名績;中更黨錮,志業未酬,詩文時多伊郁”(《讀散原詩漫記》)。早年所為詩編集時已自刪去,今《散原精舍詩集》所收均為八國聯軍入侵后所作,部分作品仍存風云之氣,憤激之情。辛亥以后則多遺老蒼涼之思。鄭孝胥謂其詩“至辛丑(1901)以后,尤有不可一世之慨,源雖出于魯直,而莽蒼排奡之意態,卓然大家,未可列之江西社里也”(《散原精舍詩序》)。梁啟超云:“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于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飲冰室詩話》)林庚白則以為其“能屹然自成其一家”,而“方面太狹”,“不能自開戶牖”(《麗白樓詩話》)。著有《散原精舍詩集》二卷、《散原精舍詩續集》三卷、《散原精舍詩別集》一卷,《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生平事跡見胡思敬《戊戌履霜錄·陳三立》、吳宗慈《陳三立傳略》。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隴西行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陳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