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綸·《照鏡見白發》
見君何事不慚顏,白發生來未到山。
更嘆無家又無藥(2),往來惟在酒徒間(3)。
【注釋】
(1)韓山人:隱者,生平不詳。
(2)無家:盧綸在終南山有一茅廬別業(別墅),種有藥材園圃,但在安史之亂中毀于戰火,故說老來“無家又無藥”。在其名篇《晚次鄂州》中,詩云“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山鼓鼙聲”;在其《落第后歸山下舊居》中,詩云“花林逢廢井,戰地識荒園”,都說明了此事。
(3)酒徒間:意為在宴會上應酬于自己的功業無益,只是消耗生命、浪費時間而已。
【賞析心得】
這是作者晚年寫給隱居友人的一首詩。“見君何事不慚顏,白發生來未到山。”意思是說,我實在無臉見你這位老朋友,連到山里與你一道歸隱的承諾,至今都兌現不了,真是慚愧!“更嘆無家又無藥,往來惟在酒徒間。”現在,人老發白,我還在塵世中奔波忙碌,更為痛心的是,戰火連我家的茅廬也燒毀了,如今我連藥圃都種不成。其實,作者最為痛心的還是自己的功名。他在其詩《落第后歸終南別業》中說:“久為名所誤,春盡始歸山。落羽羞言命,逢人強破顏。”
作者在天寶末大歷中,屢試不第,金榜無名,落羽而歸。這就像一座大山,壓得他一生透不過氣、抬不起頭,只好往來于宴會酒桌之上,強顏歡笑,蟄伏于大將軍幕之內,埋頭苦干。然而,事實證明,正是由于他從未登科及第,自身的不幸遭遇、較低的社會地位、較差的生活環境,才使之有可能寫出當時社會屢經戰亂的破敗慘景,更由于他有著豐富的軍旅生涯,才使他晚年得以寫出名傳千古的邊塞組詩。他的詩不但得到了當時社會的認可,也引起了最高統治者的重視。當朝皇帝德宗有天問盧綸母舅韋渠牟:“盧綸、李益(兩人為親戚)何在?”其舅答:“盧綸渾瑊在河中。”帝命驛站馳馬召之,但不幸盧綸剛剛逝世。元和中,憲宗詔中書舍人張仲素,訪集遺文。文宗尤愛其詩,問宰相:“綸文章幾何?亦有子否?”當朝宰相李德裕答:“綸四子:簡能、簡辭、弘正、簡求,皆擢進士第,在臺閣。”帝遣人悉索家笥,得詩五百篇以聞。后《全唐詩》中存盧綸詩五百篇之多,文宗功不可沒。具有諷剌意義的是,盧綸不是進士,寫出的詩當時就為“大歷十才子”之冠,后世則傳誦不絕。而他的四個兒子都是當朝臺閣的進士,卻連皇帝都不知道,更不要說市井百姓了。
上一篇:杜甫《夔州歌·中巴之東巴東山》抒情寫景詩
下一篇:李白《早發白帝城》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