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 詞至東坡,一洗綺羅香澤之態,寄慨無端,別有天地。《水調歌頭》、《卜算子》、《賀新涼》、《水龍吟》 諸篇,尤為絕構。(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 卷一)
【詞例】
卜 算 子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蘇 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解析】 “詞興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國 (清)初”。(《白雨齋詞話》 卷一)文人創作的詞、以李白 《憶秦娥》為“百代詞曲之祖”。(黃昇《花庵詞選》)自中唐以后,填詞之風,遂從民間轉入文壇。迨及晚唐詞風漸熾,所采用的詞調亦逐增,乃不限于小令。由于長調的出現,詞的形式格律更趨復雜化。從內容和風格講,當時的文人詞多重在抒寫風流韻事、閑愁離恨,脫離了現實社會生活。到了宋代、結束了晚唐及五代戰亂頻仍的局面。北宋前期詞壇,以晏殊為首的文人詞,仍主要是抒寫士大夫的“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蝶戀花》)的生活和心緒。柳永雖然突破了士大夫的詞風,創樹了俚詞,能“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但多寫妓女浪子的生活,格調低靡纖弱,少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同樣沒有解脫 “詞為艷科”的羈絆。惟 “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乎塵垢之外,于是《花間》為皂隸,而柳氏為輿臺矣”。(胡寅 《酒邊詞》)
東坡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抒寫謫居黃州時孤寂憂憤的情懷,則 “頗似老杜詩,以其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也”。(劉熙載 《藝概·詞曲概》)亦能一洗綺羅香澤之態。
此詞上闋首二句“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寫作者寓居定惠院,當缺月掛在蕭疏的梧桐枝頭,滴漏已盡,人們都已寢息入夢時,所處的孤寂境地,也反映出凄惘的心境。在神宗朝、王安石當政,推行新法。蘇軾堅持反對態度,遂被排斥出朝,知杭州、徐州、湖州等地。又因 “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詩托諷”,而“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言遂摭表語,并媒蘗所為詩,以為訕謗,逮赴臺獄,欲置之死,鍛煉久之不決。神宗獨憐之,以黃中副使安置”。(《宋史·蘇軾傳》)這正是首二句流露出作者孤寂凄惘心態的背景和原因。第三句“誰見幽人獨來往”,進一步寫出作者的孤寂凄惘。“幽人”一詞出 自《易·履卦》: “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作者以“幽人” 自喻,獨自往來徘徊,孤寂不安。也另寓深意,含蓄地表達作者堅貞的意志、純正的胸懷,雖處逆境而無所動搖。第四句“縹緲孤鴻影”,作者又以孤鴻自喻,幽人也是孤鴻。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排擠打擊,宦海沉淪,生活飄泊,形單影只,正與孤鴻相似。
詞的下闋、承接上闋,從孤鴻著筆。寫孤鴻,意在寫作者自身。“驚起欲回頭,有恨無人省。”孤鴻竟是驚鴻,回頭四顧,膽顫心寒,不為人所理解,益覺孤苦無依。“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與上闋的“幽人”、“孤鴻”相照應,孤鴻揀盡寒枝而不肯棲止,寧愿寂寞地居處荒冷的沙洲中。同樣流露出作者堅貞純正的胸懷。這樣寫法使上下闋連成一體,下闋是上闋的延伸。不僅抒寫了作者的孤寂,也抒寫出憂讒畏譏,無以自安,處身冷寞的憂憤。作者在 《答李端叔書》 中寫:“軾少年時,讀書作文,專為應舉而已。既及進士第,貪得不已。又舉制策。其實何所有,而其科號為直言極諫,故每紛然誦說古今, 考論是非, 以應其名耳。 人苦不自知, 既以此得, 因以為實能之, 故譊譊至今,坐此而得罪幾死,所謂齊虜以口舌得官,真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軾為欲立異同則過矣。妄論利害,攙說得失,此正制科人習氣,譬之候蟲時鳥,自鳴而已,何足為損益。軾每怪時人待軾過重,而足下復稱說如此,愈非其實。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屨,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這段文章足以做此詞的注腳,可以理解作者當時孤寂冷寞的處境和憂讒畏譏,惴惴難于自保的心境了。
此詞在詠物中而有所寄托,使讀者的聯想可能產生幾個不同的意義系統。于是附會出溫都監女兒的故事:“惠州有溫都監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坡至,甚喜。每夜聞坡諷詠,則徘徊窗下。坡覺而推窗,則其女逾墻而去。坡從而物色之曰:‘吾當呼王郎與之子為姻’。未幾而坡過海。女遂卒,葬于沙灘側。坡回惠,為賦此詞。”(《宋六十名家詞: 東坡詞》 題) 但這是難于為據的 。
陸游謂:“試取東坡諸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老學庵筆記》)蘇詞諸名篇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寫作者渴望為國家建立功業,追求理想的豪邁胸懷。《江城子》(密州出獵)、寫作者胸膽開張、豪情壯志,以及抗擊外敵,保衛邊疆的決心。確實體現了寄慨無端,別有天地,超曠豪邁的境界,一洗綺羅香澤之態。這樣詞風的形成,意味作者在詞的創作中、傳統的審美觀念、藝術觀念的支配性在縮小,而個性化的,具有創新性的審美觀念、藝術觀念在增強。于是作者才能一反傳統詞風,有可能產生藝術觀念的多樣化、復雜化,沖破了“綺羅香澤之態”,達到了創新的目的。
上一篇:錘煉類·確切自然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創新類·化腐為奇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