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釋】
夜歸臨皋:一作“壬戌九月,雪堂夜飲,醉歸臨皋作”。臨皋,在湖北黃岡南長江邊。蘇軾貶謫黃州時,友人馬正卿助其墾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間。東坡:在湖北黃岡之東。蘇軾謫黃州時,筑室于東坡,故以為號。鼻息雷鳴:唐衡山道士軒轅彌明與進士劉師服等聯句畢,倚墻而睡,鼻息如雷鳴。(見韓愈《石鼎聯句》序)此身非我有:《莊子·知北游》:“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營營:周旋貌,指為功名而勞碌。
【鑒賞】
此詞為醉歸臨皋抒懷之作,作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謫居黃州時。
上闋寫飲酒醉歸。詞人選取了其中三個片段進行描寫。起筆直敘其事,交代飲酒時間、地點。“醒復醉”三字,見詞人必欲謀醉以忘憂的心態。其時東坡貶謫待罪,心情苦悶,故借酒澆愁一巡又一巡。“歸來”已在回家路上,夜已深沉。“仿佛”一詞,言其醉酒而歸迷離恍惚之態。接下去三句,詞人已到了家門前??梢挂咽侨绱松畛?,站在門外,居然能聽到屋內家童的鼾聲。夜之安靜,夜之深沉,于此一聲音中側面烘托盡出。“敲門”兩句敘詞人的行動。此刻,詞人已漸酒醒,靜夜當中似乎更獲得了一種清醒和寧靜,而拄著手杖去江邊靜聽江流的聲音。這一身影,使人見到詞人的不為俗羈、隨緣自適、灑脫出塵的襟懷。“江聲”暗示其反思往事,心潮起伏,為下闋抒情做好鋪墊。
下闋承前抒發感慨。從靜夜奔騰不息的江流聲中,詞人漸漸清醒,回思往事,返觀現在,感慨油然而生。“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一化用《莊子》語意而不著痕跡之語,是其心靈深處的由衷感嘆和深切呼喊。用“長恨”、“何時”,語氣強烈,情感深沉。“夜闌”句筆意轉緩,明寫外部世界風靜水平之象,暗寫詞人心境終于歸于寧靜與超脫。“小舟”兩句寫其超脫之后的人生選擇:隨江水而逝,寄生江海,人的生命主體也便不受任何束縛而歸于自由。全詞至此收束,渾然天成,境界高妙。
上一篇:柳永《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宋詞賞析
下一篇: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