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xué)·修養(yǎng)·知足
道家的倫理范疇。語出 《道德經(jīng)》: “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又說: “知足者富。” 又說: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一句話: 知足常樂。這種觀念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huì)中很有市場,是人們自我精神安慰、自求心理平衡的良方。莊子從相對主義出發(fā),更是將貧賤、美丑、壽夭、窮通、生死等等之間的差別說得毫無意義,目的是要人們 “樂天知命”、“安時(shí)處順”。根據(jù)道家的看法,人生的幸福并不在于追求,而在于 “知足”。清朝窮文人李漁在 《閑情偶寄》 中講所謂 “貧賤行樂之法”: “窮人行樂的方法,沒有別的秘竅,只有 ‘退一步法’。我雖然貧,但還有人比我更貧; 我雖然賤,但還有人比我更賤。我以妻兒為累贅,卻還有鰥寡孤獨(dú)的人,想有妻兒的累贅而不可能。我以耕耘為勞苦,卻還有身陷囹圄的人,想以耕作為生而不可得。如果人有此心,則苦海都會(huì)變成樂地。”這就叫作 “知足”。盡管這也許是一種消極的人生觀,但不失為蕓蕓眾生的自我解脫之道。
上一篇:倫理學(xué)·修養(yǎng)·知恥
下一篇:倫理學(xué)·人倫·禮義廉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