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史論著。清錢謙益(生平見《初學集》條)撰。《列朝詩集小傳》是牧齋族孫陸燦根據《列朝詩集》中約兩千個詩人的小傳而輯成的單行本。當時有人譏評說:“錢選列朝詩,首及御制,下注臣謙益曰云云”。其實,這正是錢氏不忘故國舊君,以詩存史的用意。陳寅恪分析說:“列朝詩集諸集雖陸續刻成,但至順治十一年(1654)甲午,其書始全部流行於世。牧齋自序云托始于丙戌者,實因其平生志在修撰有明一代之國史。”“牧齋于丙戌(1646)由北京南還后,已知此志必不能遂,因繼續前此與孟陽(程嘉燧1565—1644)商討有明一代之詩,仿元遺山《中州集》之例,借詩以存史。”(《柳如是別傳》)依此,則《列朝詩集小傳》的價值首先在借給詩人立傳來修史。其次,錢氏本人又是著名詩家,所以在《小傳》中也表露了他對于明代詩壇上重大問題,如擬古、性情等論爭的看法,表露出他作為詩歌批評家的重要觀點,如別裁偽體,轉益多師,如“香觀說”,以及特別推重反映時代盛衰國家興亡身世之感的遺民詩,等等。在評述各個詩家流派的藝術特征時,又能不雜門戶之見,意氣之爭,出于較客觀公正的態度,對文學批評史以及明代文學史的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
《列朝詩集小傳》在乾隆時以“語涉誹謗”,毀版禁行,致后來流傳甚少。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據陸燦輯本,參校康熙年間絳云樓刻本《列朝詩集》,加人名索引標點排印,極便讀者。
上一篇:五代詩話
下一篇:圍爐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