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丁亥中,詔征天下士人有一藝者,皆得詣京師就選。相國晉公林甫,以草野之士猥多,恐泄漏當(dāng)時(shí)之機(jī),議于朝廷曰:“舉人多卑賤愚聵,不識禮度,恐有俚言,污濁圣聽。”于是奏待制者,悉令尚書長官考試,御史中丞監(jiān)之,試如常吏(如吏部試詩賦論策)。已而布衣之士無有第者,遂表賀人主,以為野無遺賢。 ○唐·元結(jié)《元次山文集》卷八《喻友》
[述要] 天寶六年,唐玄宗李隆基詔征天下有一藝之長的人,都到京師去參加考試。宰相李林甫(封晉國公)認(rèn)為草野之士太多,恐怕泄漏朝廷的機(jī)密,在朝廷中說:“舉人大多卑賤愚昧昏聵,不識禮儀制度,恐有俚俗之言,污濁圣聽。”于是,李上奏玄宗: 參加考試的人,全部由尚書長官來考他們,御史中丞監(jiān)督這次考試,吏部考詩賦論策。考試完畢,布衣之士沒有入第的。李就上奏祝賀玄宗,認(rèn)為民間沒有遺留的賢能之士。
[事主檔案] 李林甫(?—752) 唐大臣。宗室。開元二十二年(734)任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旋封晉國公。在職十九年,權(quán)勢甚盛,政事敗壞。勾結(jié)宦官、嬪妃,爭寵固權(quán),以致安祿山等在外掌握重兵,形成安史之亂。
上一篇:《必為失行婦人 李季蘭》
下一篇:《恨不道鹽 張融 顧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