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經》的主要內容,《墨經》導讀
《墨經》是先秦墨家的科學、邏輯學和哲學著作。它是由《墨子》書中“經”(上、下兩篇)和“經說”(上、下兩篇)4篇組成;又一說,除此4篇外,再加《墨子》書中“大取”、“小取”兩篇,統稱《墨經》。因此,《墨經》版本除見《墨子》及其歷代注釋本(見本書《墨子》條)外,尚有梁啟超《墨經校釋》(1924年商務印書館第3版),高亨《墨經校詮》(1962年中華書局版)等十幾種注釋考訂本。
《墨經》書名,早在《莊子·天下》中已記述,說墨家之徒“俱誦《墨經》”。晉魯勝稱其為《辯經》,并作《墨辯注》?!稘h書·藝文志》載《墨子》71篇,至唐宋時期已亡10篇,至清代僅存53篇。但其中《墨經》4篇,雖有斷章缺句,幸而未曾亡佚。關于《墨經》作者及其成書年代問題,晉人魯勝斷為墨翟撰,清代第一個《墨子》注者畢沅也持自撰說。至清季,墨學復興,方眾說紛紜。大致分為4類:一為墨翟所著;二是《經》文兩篇為墨翟所著,《說》文兩篇為墨翟口述、弟子記錄、后學損益之;三者主張,不能指《墨經》為某人某時而作,它是以墨翟為首的墨家集體討論之作;四為漢初墨家后學所著。此外尚有持“別墨”說,即戰國時名家惠施、公孫龍所著;或印度佛教徒說,因“墨”即黑也。后二說在學界已被更正。前4類之二、三實則同一;前類之四,也論據不足。
墨翟(約前470—約前390);原魯國匠人,精工藝器物。因篤學有成而顯于當世,游歷諸國,有弟子300人,形成以他為首的墨家,與儒學并稱。主兼愛、非攻、節用之說,其弟子皆刻苦善戰。
由于歷代輾轉傳抄,致使《墨經》參差舛錯、誤衍脫竄者甚多。據考據家言,《墨經》早先寫在竹簡上,可能在漢魏間或隋唐間改寫成卷子本,一條經文抄成一行。從左至右順序抄完一排之后,帛下尚剩大半空白,實覺可惜,故又在空白的下半帛再抄一排經文。惟恐讀者誤會,《經上》文末附言“讀此書旁行”。屆至宋代出現《墨子》木刻本,大概抄者未明卷子本上有關《經》文“旁行”句讀之意,竟將兩排的卷子本順行直下,抄成連文。經如此反復傳抄之后,成了上下排奇偶錯綜現象,致使長期難為人所讀。清乾嘉時期,考證治學蔚成風氣,《墨子》書得以復蘇。從畢沅作《墨子注》起,至孫詒讓《墨子閑詁》出,《墨經》中文字方可為讀。
《墨經》文簡意賅。全文4篇,約有180條,合5700余字?!督洝肺臈l目字數多則20余,少則3、5字?!墩f》文條目字數稍多,個別條目在百字左右?!督洝肥嵌x性條文,《說》為釋《經》之文。《說》文每條第1個字或第1、2兩字(少有第3字的)是標牒字,它與同條《經》文的第1字或第2、3兩字相同,用以牒經標題,以易檢索。
《墨經》內容,以邏輯學條目為多;在自然科學方面,屬幾何學10余條,物理學20余條,心理學10余條。此外,還有倫理、政治經濟學、哲學中認識論等方面的內容。
《墨經》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僅有的有理論幾何知識的文獻。它對點、線、面、體、等長、平行、圓、方、圓與圓心關系等幾何概念做出了科學的定義。在物理學方面,主要是力學和光學的記述極為豐富。其力學知識包括:對力做出了最早的定義;以建筑疊石為例,討論了力的平衡;在懸繩吊重中指出了重力、拉力和引力的存在;對時間、空間作出定義;討論了特定的時間概念即“起始”與“瞬時”的概念;討論了空間位置的相對性、時空與運動、運動與靜止的關系;討論了自由落體運動及其必要條件;對圓球的隨遇平衡作了力學解釋;闡述了毛發結構及其應力關系,對梁木和柔繩的受力變形作描述;初步探討了杠桿、滑輪、斜面等簡單機械的原理;討論了浮體的規律,等等。它是我國最早最集中地記述力學知識的文獻。在光學方面,以連續8條文字記述了幾何光學知識:影的形成道理,光線與影的關系,光直線行進實驗,光反射特性,從物體與光源的相對位置確定影的大小,平面鏡反射成像,凹面鏡反射成像,凸面鏡反射成像。它們是忠實的實驗記錄,其文字前后連貫,邏輯嚴密,雖只有300余字,卻堪稱2000多年前世界最早的系統幾何光學知識。
《墨經》是中國古代邏輯學的一大寶庫。墨翟稱邏輯為“辯”,建立了初具規模的辯學即邏輯學?!赌洝分刑岢隽恕懊?概念)、“辭”(命題)、“說”(推理)等若干思維形式方面的較完整的邏輯理論和邏輯體系,奠定了同一、排中、矛盾等邏輯思維的基本思想。
在認識論方面,《墨經》將人的認識來源分為“聞”(聽、見與學習傳授)、“說”(以已有知識推論)、“親”(實踐)三大類。并且指出各類知識內容,從而闡明了認識從何而起,由什么構成的問題。在倫理、政治經濟學方面也有獨到的記述。
從文章體例和學術內容兩方面看,《墨經》都是中國文化中的奇筆異書,它是當時生產實踐和墨家特有的科學實驗與理論思維的忠實記錄。從清代鄒伯奇等人發現其中有科學內容起,它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與研究。現在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方面去探討《墨經》的人數之多、文章之富幾乎可以與“紅學”(研究《紅樓夢》者)相比配而稱為“黑學”者也。由于《墨經》文字深奧,其豐富的自然科學和邏輯等內容尚待人們去深入發掘,整理。
參考文獻
- 1.錢臨照:釋墨經中光學諸條。載《李石曾先生六十歲紀念論文集》,1942年昆明版
- 也見《物理通報》第1卷,第3期,1951。
- 2.錢寶琮:《墨經力學今釋》。載《科學史集刊》第8期,1965
- 也見《錢寶琮科學史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83。
- 3.沈有鼎:《墨經的邏輯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 4.詹劍峰:《墨子的哲學與科學》,人民出版社,1981。
上一篇:《墨池編》的主要內容,《墨池編》導讀
下一篇:《契丹國志》的主要內容,《契丹國志》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