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尼采
德國著名哲學家、詩人。出身于一個鄉村牧師家庭,自幼接受了貴族特權階級的教育,致力于語言學和神學研究,但喜愛文藝,著作大都以文藝體裁寫成。主要哲學著作有《悲劇的誕生》、《札拉圖式特拉如此說》、《善惡之彼岸》、《道德體系論》以及其整個哲學思想的總結性著作《權力意志》。
尼采是活動于德國由資本主義轉向帝國主義時期的哲學家,是正在形成中的壟斷資產階級的代言人。他否棄了叔本華詩與人生合一的審美的悲觀主義形而上學觀,將生命意志哲學視為一種“行動哲學”,一種沉醉般的享受意志——生命力意志。他受法國哲學家蓋英強調充實的生命的學說以及斯賓諾莎以生命的保存與發達為生活的核心和目的的學說影響,把充實的內生命充發于外,看作是最高價值,把唯意志論從否棄生命改造為弘揚生命,并把整個世界視為權力意志的體現,形成其“權力意志論”的哲學體系。
尼采與早期浪漫派一樣,企圖復活遠古精神,膜拜希臘神話,尋求現代的新神話學,并不自覺地把藝術尊奉為神。他用日神阿波羅和酒神狄奧尼索斯的象征來說明藝術的起源、本質、功用及人生的意義,認為日神和酒神都植根于人的至深本能,前者是個體的人借外觀的幻覺自我肯定的沖動,后者則是個體的人自我否定而復歸世界本體的沖動,并極力提倡狄奧尼索斯精神。他從希臘文化中去發現人類生命力弘揚的理想,認為現代社會和近代精神早已將生命力扼殺,以富于弘大、沉醉、華美的生命為追索的境界。
尼采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組成其藝術形而上學理論。日神和酒神是作為人生的兩位救世主登上尼采的美學舞臺的。尼采的唯意志主義否定了客觀世界,否定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否定了客觀真理。作為追求美的外觀的象征的日神精神,教人停留在外觀,不去追究世界和人生的真相。日神精神沉緬于外觀的幻覺,迷戀瞬時、執著人生、教人不放棄人生的歡樂,用美的面紗遮蓋人生的悲劇面目,體現了尼采藝術與真理相對立的思想。藝術形而上學的另一方面是酒神精神。與日神精神相比,酒神精神更具形而上學性質,它向往永恒、超脫人生、教人揭開面紗,直視人生悲劇、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具有濃郁的悲觀色彩。尼采從分析悲劇藝術入手引伸出其悲劇世界觀: 肯定生命,連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和毀滅,與痛苦相嬉戲,從人生的悲劇性中獲得審美快感。這也是其酒神精神的核心。
在尼采看來,種種審美狀態都是由生命力高漲洋溢的醉產生的,日神的美感是把生命力的豐盈投射到事物上的結果,酒神的悲劇快感更是強大的生命力敢于與痛苦和災難相抗衡的一種勝利感。藝術是改變事物、借事物來反映自身生命力的豐盈的沖動,藝術家是受內在豐盈的壓迫,不得不給予的生命力極旺盛的人。此外,尼采對美與美感、詩與音樂、藝術家及其創作以及現代文化也有較詳細的闡述。
尼采的美學成就主要不在學理的探討,而在以美學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雖不太受專治美學史的學者重視,但對藝術家卻有極大的魅力,影響了一大批作家、藝術家的人生觀及其作品的思想內容,對西方現代派文學藝術產生了巨大影響。
上一篇:西方文學·卡夫卡最著名的小說有
下一篇:西方文學·克爾凱戈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