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xué)·卡夫卡最著名的小說有
《審判》、《城堡》、《變形記》、《地洞》、《判決》、《在流放地》、《鄉(xiāng)村醫(yī)生》等。《變形記》寫一個小公務(wù)員在一夜之間,由人變成了一只甲蟲,從而連自已家里人也對他另眼看待,百般冷落和折磨他; 《地洞》則寫一只動物為了保存得來的食物千方百計地營造地洞后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終日的心情; 《判決》也寫主人公格奧爾格與父親的沖突,由于他頂撞了父親,便被父親判決去投河自盡,臨死前,他低聲喊道:“親愛的父母親,我可一直是愛著你們的”; 《在流放地》寫一個勤務(wù)兵因冒犯了上尉的尊嚴(yán),便被判處了死刑,然后行使殺人機器的軍官發(fā)現(xiàn)新來的司令要廢除這種刑罰時,便自己把衣服脫過,躺在殺人機器下自盡。
卡夫卡的小說充滿了一種現(xiàn)代悲劇感。這首先是由于控制人類的權(quán)威的無法超越而引起的,小說中的“法庭”、“城堡”和“父親”是這種權(quán)威的象征,它們神秘而不可測、卻控制著人的整個命運、掌握著生殺起用的大權(quán)。其次,則是人物所表現(xiàn)的那種壓迫感、孤獨感、恐懼感。卡夫卡的人物都是一些受虐待的小人物,正直、善良,然而所具的道德情操并不能擺脫強者的凌侮,在這些人物身上彌漫著一種遭到隔離的孤獨感,被世界與他人所拋棄,甚至家人也是自己的敵人和對立面。正是因此,人物也就有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總是覺得他人隨時會侵占自己、剝奪自己,而外部世界的強大有力,又往往使自己的防御變得一無成效。再次,卡夫卡的小說表現(xiàn)了一種未來無望的情緒,人物雖然總是在尋找某種東西,但在道路上總又是障礙重重,“城堡”不能到達(dá),“訴訟”沒法實現(xiàn),真理無可尋得,因而人類也是沒有出路的。卡夫卡的小說是對整個現(xiàn)代世界的一種憤懣,并充滿了對人的悲憫,他不尋找任何藥方,因為世界和人類都是無可挽回的。
卡夫卡的小說是寓意性的,他雖然寫的是個別場景,但反映的卻是一種抽象的哲理,“法庭”、“城堡”、“甲蟲”等等都指代一種更一般的事物,其中充滿了耐人尋味、捉摸不定的含意。卡夫卡本人是個注重于夢魘,同時自身也是一個幻想能力很強的作家,小說中常常穿插著一些夢幻般的內(nèi)心活動、意識流活動,帶有濃厚的非理性因素,且跳躍性較大。荒誕手法的運用也是卡夫卡小說的一大特點,不僅在主要事物、而且也是大量細(xì)節(jié)上,作家打破了寫實手法具有的真實性,顯得似是而非、怪誕可笑,但卻以此而達(dá)到一種主觀上的真實。卡夫卡的小說也帶有濃厚的自我心理分析色彩,小說中的人物往往就是作家本人的心理歷程的表露,訴說者作者的種種感受、思考,充滿了個人的哀怨、屈辱、痛苦、絕望,因而文學(xué)史上總將卡夫卡歸入表現(xiàn)主義一派之中,但事實上,他具備了超現(xiàn)實主義、象征主義、意識流、存在主義、黑色幽默、荒誕派等一切現(xiàn)代主義的主要特征。
上一篇:西方文學(xué)·阿波利奈爾
下一篇:西方文學(xué)·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