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塔屏帕
泰國女作家。原名羅通·詹塔屏帕或叻·詹塔屏帕,出身于官吏家庭。早年就讀于拉棲尼朗學校,瓦他那學校畢業(yè)后留校任教一年,后隨其父到呵叻府,在呵叻府學校任教6年。1941年任《巴差密報》文娛部主任至1950年辭職。文學創(chuàng)作開始于1941年。作品很多,有長、短篇小說、詩歌和散文等,多刊登于《晨光》、《巴差密》、《藝術(shù)家》等雜志。他主張對待生活和周圍事物采取寬容態(tài)度,提倡以同情代替譴責。主要作品有《水下之浪》(1950)等3部長篇小說,《那個獵人》、《母親出嫁》(1950)等6部短篇小說集。這些著作語言細膩樸實,塑造了社會不同階層各類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長篇小說《在哇實堤的墳墓上》(1946—1950)描寫了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給人們留下的創(chuàng)傷。是一部有影響的作品。短篇小說《最后之路》于1985年被泰國作家協(xié)會評為泰國一百年來優(yōu)秀短篇小說,羅·詹塔屏帕被評為泰國一百年來優(yōu)秀短篇小說作家。
上一篇:覺特拉杰
下一篇:詩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