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詩八首·穆旦》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一
你底眼睛看見這一場火災,
你看不見我,雖然我為你點燃,
唉,那燒著的不過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們相隔如重山!
從這自然底蛻變程序里,
我卻愛了一個暫時的你。
即使我哭泣,變灰,變灰又新生,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二
水流山石間沉淀下你我,
而我們成長,在死底子宮里。
在無數的可能里一個變形的生命
永遠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和你談話,相信你,愛你,
這時候就聽見我底主暗笑,
不斷地他添來另外的你我
使我們豐富而且危險。
三
你底年齡里的小小野獸,
它和青草一樣地呼吸,
它帶來你底顏色,芳香豐滿,
它要你瘋狂在溫暖的黑暗里。
我越過你大理石的理智底殿堂,
而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底手底接觸是一片草場。
那里有它底固執,我底驚喜。
四
靜靜地,我們擁抱在
用言語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形成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的和不可能的使我們沉迷。
那窒息著我們的
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語,
它底幽靈籠罩,使我們游離,
游進混亂的愛底自由和美麗。
五
夕陽西下,一陣微風吹拂著田野,
是多么久的原因在這里積累。
那移動了景物的移動我底心,
從最古老的開端流向你,安睡。
那形成了樹木和屹立的巖石的,
將使我此時的渴望永存,
一切在它底過程中流露的美,
教我愛你的方法,教我變更。
六
相同和相同溶為怠倦,
在差別間又凝固著陌生;
是一條多么危險的窄路里,
我驅使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聽我底指使,
他保護,而把我留在孤獨里,
他底痛苦是不斷的尋求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須背離。
七
風暴,遠路,寂寞的夜晚,
丟失,記憶,永續的時間,
所有科學不能祛除的恐懼
讓我在你底懷里得到安憩——
呵,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
你底隨有隨無的美麗形象,
那里,我看見你孤獨的愛情
筆立著,和我底平行著生長!
八
再沒有更近的接近,
所有的偶然在我們間定型;
只有陽光透過繽紛的枝葉
分在兩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飄落,
而賜生我們的巨樹永青,
它對我們不仁的嘲弄
(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為平靜。
一九四二年二月
這是一組有著精巧的內在結構,而又感情強烈的情詩。全組詩貫穿著三股力量的矛盾斗爭。這三股力量是“你”、“我”和代表命運和客觀世界的“上帝”。在“你”和“我”這對情人之間既有著不可逾越的距離,又有著強烈的吸引力,而上帝在這里是冷酷無情的,他作弄著這一對情人。下面就分析這些力在八首詩中的運動。
第一首。“你”的代表是“眼睛”,我的代表是“哭泣”。兩人之間的距離表現在“我們相隔如重山”,而這隔離了情人們心靈的“重山”即是上帝的代表。火災不過是兩個人“成熟的年代的燃燒”,不是心靈的相合,因此,“我”只能愛一個“暫時的你”,就是說這不是有持久不變的力量的愛。上帝玩弄著情人,讓“我”多次生死,但“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這里是一個驚人的轉折,“我”又變成“上帝”自己,好像亞當是上帝所造,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上帝讓“我”痛苦也就是玩弄他自己,這樣上帝和我都跌入同一的痛苦的關系網中,事情變得十分復雜了。
第二首。第一節頭兩行是寫創造“你”、“我”而又不允許他們成活的暴行,自然這是“上帝”的暴行。在第一節中,“生”與“死”并存,“希望”和“絕望”并存;兩股相斗爭的力量,卻被上帝同時運用著,這樣就使情人受著不能忍受的刑罰。“水流”是活力,但成胎后卻被監禁在“死的子宮里”,因此,“永遠不能完成自己”,這是上帝對自己的造物的懲罰。第二節寫上帝在暗笑情人的真摯情感,使他們不斷地變化,在變化中因為有新的發展而豐富起來,但也同時面臨失去愛情的危險,這里又是矛盾的力的結合和相克。上帝,你,我在不可控制中相沖撞。
第三首。這一首充滿了愛情的感性形象。矛盾暫時平息,或潛伏起來,好像交響樂的第二章,以抒情為主,有著甜蜜的旋律和火樣的熱情。
第四首。沉醉在暫時的幸福里,距離暫時消失,隱隱地意識到黑暗在未來等待著。甜蜜的語言沒有說出就已經死去,表達了類似戰爭前夜的寧靜,死亡前的幸福。沉醉停在表層,恐懼隱在底層;表現出來的是假象,隱藏的卻是真實的。愛情受到威脅,危險就在角落里等待。一種不祥之感使讀者產生了懸念。
第五首。這首像一場“我”的獨舞和獨白“上帝”和“你”都暫時隱退。舞臺上只有“我”獨自面對著他的“自我”。“上帝”的肉身(自然)暫時變得慈祥起來,它讓微風吹拂著田野,使疲于斗爭和痛苦的我暫時得到喘息,享受著難得的寧靜;而且“自然”在給這受傷的心靈以鼓勵和慰藉。因此,“我”感受到那神秘的力量的愛撫:“那移動了景物的移動我底心,/從最古老的開端流向你,安睡。”神圣的“自然”中的愛的力量充滿了一切過程:“一切在它底過程中流露的美,/教我愛你的方法,教我變更。”
但這首詩仍然是這場悲劇中一個暫時的充滿柔情的過渡。危險并沒有消失,這樣就引來下一首的激昂的痛苦的呼聲。
第六首。在無窮地變化和運轉中,滯留就意味著喪失生命的媚力。然而追隨著大千世界的運轉,不斷從差異到差異又使一個凡人的心靈感到難以招架。所以在疲怠和陌生的輪流交替之下,情人在一條危險的窄路上旅行。于是“我”忽然分裂成兩個人格,于是我們第一次遇到一個“他”:這個“他”是外在的“我”,而“我”是將自己封鎖在寂寞孤獨里的那個人格。“他”不斷地追尋“你”的規律,但“求得了又必須背離。”這就是外在的“我”的痛苦,在這首詩中變化無常的愛的規律被詩人將它和宇宙的不停運轉串聯起來,因而獲得無限的深度。
第七首。在這首詩中情調又轉向低沉。“我”的旅行是孤獨、寂寞和恐懼的,只能祈求在“你”的懷里得到平息。“你”這里具有圣母般神圣而平靜的形象,并含蘊著活著的愛的光影,這愛和“我”的愛平行生長,不過“我”的顯然不能很容易達到目的。第七首以不肯定的結尾結束。
第八首。由于“所有的偶然在我們間定型”,“我”和“你”所能共享的命運只像透過枝葉落在兩片葉子上的陽光那樣短暫,更多的接近已經無望了。上帝的暴力統治是強大不可動搖的,這里賜給情人生命的“永青巨樹”——上帝的符號——接受情人們最后一次詛咒,詛咒他對情人們的“不仁的嘲弄”,但等冬季來臨時造物將他對情人們的嘲弄和愛人們的尸體(落葉)一起埋葬在它的根部。恨、詛咒、愛在合葬中化為平靜。這種宗教式的結尾留下一種莊嚴肅穆的冷寂凄涼情調,有安魂曲式的美。
這八首詩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首與首間相呼應,始終貫穿在八首詩中的主題是既相矛盾又并存的生和死的力,幸福的允諾和接踵而至的幻滅的力。這是潛藏的一層結構,在表面的另一層的力的結構則是“我”、“你”和“上帝”(或自然,造物主)三種力量的矛盾與親和,這三種力量出現在詩里經常有他們的化身來代表。以下略舉他們的幾種化身。
“上帝”:“火災”,“重山”,“自然底蛻變程序”(1),“水流”,“死底子宮”,“我底主”(2),“黑暗”(4),“那移動了景物的”,“那形成了樹木和屹立的巖石的”,“一切…流露的美(5),“恐懼”(7),“陽光”,“巨樹”,“老根”(8);
“我”:“哭泣”,“變灰”(1) “變形的生命”(2)“他”(6);
“你”:“眼睛”,(1)變形的生命”(2),“小野獸”,“青草”,“草場”,“殿堂”(3),“美麗形象”(7),“樹葉”(8)。
《詩八首》中愛情的多變、復雜、糾纏,完全是通過它的雙層,三條力的結構表達出來的,一首詩的結構正像一株大樹的樹干和枝條,那些懸在枝條上的累累果實常常是“意象”,《詩八首》的豐產的果實給它增添不少濃郁的果香,但這還只是它的有形結構,這些力的枝條的分布是精美的,但若要尋找詩的真正生命泉源,我們還得了解在那樹干里和每條長枝里流著的樹液,它們形成看不見的能量的網,使得這詩永遠有生命力。有形的結構,和為這結構增加感性媚力的有著繁殖功能的意象都需要這不可見的生命液的營養。如果以中國通俗的“形”、“神”來論,一切有形的結構是詩的形體,而那使得有形的結構,包括它的意象、暗喻、換喻,活起來的都是那無形而存在的“神”。在分析“詩八首”時必須從它的力來人手,找出力的方向,與它們之間的結構關系,以及它們的化身(意象、暗喻、換喻),但最后我感覺到貫穿在整個結構中,使一切永遠是活的,運動著的,還是詩人付給這組詩的無形的“神”。這組詩留給我們的影響不再是那枝節的精美,而是它的哲學高度,個人愛情經歷與宇宙運轉的聯系,這個層次是不能單純從對有形結構的分析中得到的,只有重新回到“神”的高度時才能進人這一層的欣嘗和理解,這是一層本質而無形的最高結構。
上一篇:《訣絕·孫大雨》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贈一個藏族兄弟·黎煥頤》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