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山帶閣注楚辭
楚辭注本。六卷。清蔣驥著。蔣驥,字涑塍,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卷首先列《史記·屈原列傳》、《楚世家》節略、唐沈亞之《屈原外傳》,并對屈原生平事跡,有所考辨。書中還附有“楚辭地理總圖”、“抽思、思美人路圖”、“哀郢路圖”、“涉江路圖”、“漁父、懷沙路圖”等五幅楚辭地理圖,逐一推斷屈原創作各篇的時間地點,以及行蹤等。書中推斷屈原各篇作品的創作次序為:《惜誦》、《離騷》、《抽思》、《思美人》、《卜居》、《大招》、《哀郢》、《涉江》、《漁父》、《懷沙》、《招魂》、《悲回風》、《惜往日》。至于《九歌》、《天問》、《橘頌》、《遠游》諸篇,蔣驥認為它們“文辭渾然,莫可推詰,故弗敢強為之說云”。此外,《九章》各篇的注釋詳盡辨析了年月道里等問題。在《山帶閣注楚辭》之后還附有《楚辭馀論》二卷、《楚辭說韻》一卷。《楚辭馀論》主要是辨駁舊注的謬誤,考證名物異同。如考證《離騷》“攝提貞于孟陬”時,蔣驥引《后漢書·張純傳》“攝提之歲,蒼龍甲寅”為證,說明“攝提”為“攝提格”之省稱。又如屈原作品中的“民”字,舊注訓為“民眾”,蔣氏則認為是屈原自指。書中也偶有怪論,如云“魂兮歸來哀江南”中的“哀江”為地名。《楚辭說韻》專門研討楚辭聲韻,按字母分列文字,通以方音,每部列“通韻”、“葉韻”、“同母葉韻”三例,廣博地引證古書,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山帶閣注楚辭》既避免了漢學家偏重訓詁、不求屈子深意的毛病,也避免了宋學家囿于迂腐的義理而忽視文字訓詁的弊端,是明清眾多楚辭注本中較好的一種。最早刊本為康熙五十二年(1713)武進蔣氏山帶閣刻本,后有雍正五年(1727)刻本,1958年中華書局將該書排印出版。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履園叢話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