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還笏
【出典】 《舊唐書》卷八○《褚遂良傳》:“(永徽)六年,高宗將廢皇后王氏,立昭儀武氏為皇后,召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勣、尚書左仆射于志寧及遂良以籌其事。……遂良曰:‘……臣今不敢曲從,上違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審。愚臣上忤圣顏,罪合萬死,但愿不負先朝厚恩,何顧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還陛下此笏。’仍解巾叩頭流血。帝大怒,令引出。”
【釋義】 唐人褚遂良,太宗時官至中書舍人,每直言進諫,受遺詔輔政。高宗即位,拜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加光祿大夫。為諫止高宗廢皇后王氏,致笏于殿陛。后常用此典詠直言極諫,也借以喻指辭官。
【例句】 ①還笏退,不回顧。(劉克莊《賀新郎·跋唐伯玉奏稿》2624)這里用褚遂良致笏事,稱頌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唐璘(伯玉)的不怕觸怒皇帝,直言勇諫。②笑狂生,還笏易,上竿難。(劉克莊《最高樓》[辛亥后]2636)這里用“還笏”喻指辭官。自嘲辭官容易升官難。
上一篇:典故《還珠》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還詔》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