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清真
古代詩學概念。語見晉山濤稱阮咸“清真寡欲,萬物不能移也”(《世說新語·賞譽》)。原用于品鑒人物,指其自然真率,不矯飾性情,不為俗塵所染。后為文學家所接受,用來批評文學。如李白《古風》之一:“圣代復元古,垂衣貴清真。”頌揚唐王朝上追黃帝、堯、舜,實行無為之治,其中亦包括實施所謂崇尚淳質(zhì)、屏黜浮華的文化政策。李白認為此種政策促使文壇風氣朝自然質(zhì)樸的方向轉(zhuǎn)變。他本人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韋太守良宰》)之美,其詩作明朗自然,奔放飄逸,正可謂“清真”理想的體現(xiàn)。殷璠《河岳英靈集序》云:“開元十五年聲律風骨始備矣。實由主上惡華好樸,去偽從真,使海內(nèi)詞人,翕然尊古;有周風雅,再闡今日。”惡華好樸,去偽存真,即“貴清真”之意,殷璠也將統(tǒng)治者所宣稱的文化政策與詩壇風氣相聯(lián)系。又清代統(tǒng)治者曾要求文風“清真雅正”。桐城派文人方苞闡說云:“文之清真者,惟其理之是而已。”(《進四書文選表凡例》)要求文章內(nèi)容合乎儒道。史學家章學誠則云:“論文以清真為訓。清之為言不雜也,真之為言實有所得而著于言也。清則就文而論,真則未論文而先言學問也。”(《信摭》)重視文章的精純不蕪雜和作者的學識。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清人絕句五十家掇英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漁洋山人精華錄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