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研究· 魏晉南北朝:《詩經》 家學之爭,《詩經》 文學研究興起·南學北學之異
南北朝時期經學分為南學、北學兩派。《北史·儒林傳》云: “江左,《周易》則王輔嗣,《尚書》則孔安國,《左傳》則杜元凱;河、洛,《左傳》則服子慎,《尚書》、《周易》則鄭康成;《詩》則并主毛公,《禮》則同遵于鄭氏。”南學北學說詩皆承毛詩,但風格各有不同,《北史·儒林傳》又云: “南人約簡,得其英華; 北學深蕪,窮其枝葉。”南學繼承魏晉學風,崇尚玄學,重文辭,輕經術; 重闡發義理,輕訓詁名物,學風比較虛浮。皮錫瑞《經學歷史》云:“謂南人約簡得其英華,不過名言霏屑,騁揮塵之清談; 屬詞尚腴,侈雕蟲之余技。”北學繼承東漢學風,排斥玄學,重儒道,輕空談; 重訓詁,輕義理,學風比較樸實,但注經煩瑣,不得要義。孔穎達《禮記正義序》云:北學說經,“違背本經,多引外義,猶之楚而北行,馬雖疾而去愈遠矣。又欲釋經文,唯聚難義,猶治絲而棼之,手雖繁而絲益亂也。”此正所謂“北學深蕪”者。
北學說詩有沈重《毛詩沈氏義》、劉獻之《注毛詩序義》等;南學有何胤《毛詩統集》、《毛詩隱義》、崔靈恩《集注毛詩》、周續之《毛詩周氏注》、梁簡文帝《毛詩十五國風義》等,后皆佚,今僅存《玉函山房輯佚書》輯佚本。
唐初經生重南學輕北學,實際二者各有短長。
上一篇:詩經研究·隋唐時期:漢學《詩經》學的統一·南學《詩經》學的統一
下一篇:詩經研究·隋唐時期:漢學《詩經》學的統一·取象曰比,取義曰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