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譬喻品》經(jīng)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概說】
為了使人們?nèi)菀桌斫饨谭ǖ膬?nèi)容,而使用實例或以寓言等加之說明,稱之為譬喻。譬喻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種體裁,也是佛教智慧的重要體現(xiàn),更是佛教方便法門的一種,也是佛教大慈悲心的流露?!斗ㄈA文句》五曰:“譬者比況也,喻者曉訓也。托此比彼,寄淺訓深……動樹訓風,舉扇喻月,故言譬喻。”譬喻的使用在佛經(jīng)中非常廣泛?!洞笈派痴摗吩疲骸捌┯髟坪?謂諸經(jīng)中所說種種眾多譬喻?!?/p>
釋迦牟尼在《方便品》中略開三顯一之后,開始廣開三顯一,也就是開始了“三周說法”。第二品中“三周說法”之“說法周”的正說法部分結(jié)束,可以看到以舍利弗為代表的上根弟子聽了《方便品》之后覺悟、領解了佛意,所以在第三品《譬喻品》中舍利弗把他所覺悟的道理說出來,佛陀給予了認可,并得到佛的授記??墒?,中根的弟子依然疑惑不解,所以接下來舍利弗代中根弟子請法,請佛進一步展開說法,故而佛又開始說“譬說周”,用“火宅喻”來顯示第一妙法。
“火宅喻”是法華七喻之一,火譬眾生五濁等苦,宅譬三界,三界眾生,為五濁八苦之所煎逼,不得安隱,好像大宅被火所燒,不能安居,所以火宅為喻。佛教經(jīng)常會采用這個比喻,其他經(jīng)典也有提及,如《心地觀經(jīng)·序品》謂:“了達三界如火宅,八苦充滿難可出”。隨著佛教的發(fā)展,此喻的運用也愈加廣泛,后火宅也特指煩惱牽纏的俗世家室,如明代妙葉《念佛直指》:“如俗在家,火宅方煎”。民間亦貶稱私畜妻室的破戒僧人為火宅僧,或用火宅比喻荒年亂世,如清代魏源《北岳五臺看雪行》詩:“各號清涼奠震旦,欲易火宅為寧坤?!?/p>
本品上接《方便品》的“正說法”,緊接著繼續(xù)了“說法周”的后四部分,也就是本品的第一節(jié)“鹙子領解,如來授記”的內(nèi)容?!胞j子”就是舍利弗的意譯名稱,“鹙子領解”就是舍利弗把自己通過《方便品》所悟到的法意表達出來?!罢f法周”第三部分是“如來述成”,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的領悟表示肯定;第四部分“與之授記”,佛為舍利弗授記;第五部分“四種歡喜”,因為為聲聞人授記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所以與會大眾都歡喜踴躍。至此,“說法周”結(jié)束,授三根記的授上根記完成。本品第二節(jié)“鹙子代請,如來喻答”,這是“三周說法”之第二周“譬說周”的開始,譬說周分四部分,第三品中的“火宅喻”是第一部分“正譬開三顯一”。第二節(jié)主要有兩段,首先是“鹙子代請”,舍利弗這樣的上根人已經(jīng)領解佛意也得到了授記,但是中根和下根的弟子仍然疑惑不解,所以舍利弗發(fā)慈悲心,替他們向佛陀請法;其次是“如來垂答”,佛同意了舍利弗的代請,通過長文和重頌兩部分說了“火宅喻”,來顯示妙法。
在本品中還有一件具有特殊意義的內(nèi)容,就是釋迦牟尼佛為聲聞舍利弗授記成佛,為聲聞人授記成佛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甚至在有些經(jīng)典中曾明言聲聞不能成佛,而在法華會上卻多次為聲聞人授記,故而中國佛教早有名言“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法華經(jīng)》調(diào)和大小乘的特點和會三歸一、會權(quán)歸實的思想,《法華經(jīng)》中對聲聞人的授記是大乘佛教包容性、自信心的體現(xiàn),這一點在后面佛陀為曾經(jīng)傷害過他的怨敵提婆達多授記成佛的事情上,大乘佛教表現(xiàn)得更大度。所以《法華經(jīng)》所變現(xiàn)出來的這種大度、自信、寬容、和平和尊敬,非常具有現(xiàn)實借鑒意義,尤其對于各宗教之間的對話以及各宗教內(nèi)部宗派間的同處、宗教徒之間的態(tài)度都具有指導意義。
上一篇:法華經(jīng)《第七·化城喻品》經(jīng)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下一篇:法華經(jīng)《第三節(jié)·大眾疑念·彌勒申問》經(jīng)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