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教化
古代詩學概念。語見《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韧跻允墙浄驄D,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薄敖袒奔唇逃谢?,指詩歌的教育作用而言。在先秦,孔子提出“興、觀、群、怨”之說,概括了詩歌的美感作用、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荀子也強調詩樂的教化作用,主張統治者應自覺地利用詩樂教育人民?!睹娦颉愤M一步發展了這一文學思想,強調統治者應利用詩歌自上而下地教化人民,通過詩歌對人民的教化,達到安邦治國的目的。有的批評家還以此作武器批判詩歌創作中脫離現實、沉溺私情的傾向。清代沈德潛說:“詩之為道,可以理性情,善倫物,感鬼神,設教邦國,應對諸侯,用如此其重也。秦漢以來,樂府代興;六代繼之,流衍靡曼;至有唐而聲律日工,托興漸失,徒視為嘲風雪,弄花草,游歷燕衎之具,而詩教遠矣?!?《說詩晬語》卷上》)參見“風教”。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捉船行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文成朱先生感興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