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后元豐行
宋詩篇名。七古。王安石作。見《王文公文集》卷三七。作于元豐五年(1082)夏罷相居金陵時。此詩曲折言志,對神宗繼續推行新法仍然熱情支持,并對保守派攻擊熙寧變法給予嚴正反駁,與《元豐行示德逢》為姊妹篇。全詩立意謀篇深受《禮記·禮運篇》的啟發,但“師其意不師其辭”。開篇詩句“十日五日一雨風”,寫元豐年間風調雨順,以示“天不愛其道”;“麥行”六句,極寫五谷豐登、物產富庶的盛況,以示“地不愛其寶”;最后八句,歌頌推行新法后政通人和,百姓樂業,以示“人不愛其情”。此詩所表現的環境、物產、民俗均具南國風貌,猶如一幅江南水鄉的豐樂畫卷。據《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元豐元年四月,三年六月,五年六月均明確記載“夏麥大稔”或“蠶麥豐熟”事,足見本詩采用的是寫實筆法,當然也不無詩人理想滲透其中。作品以整飭的句式,平淺的語言,多變的韻腳,生動描繪了喧鬧的氛圍,歡樂的場景,人民的情態,見出詩人縱橫役使語言的功底和深厚淵博的文學修養。方東樹稱此詩:“前言豐年之樂,收處與上諸樂同,卻似另出一層,鄭重分明。此以馀情閑致,旁面取題也。”(《昭昧詹言》卷一二)這是對章法的分析。李東陽評王安石詠史詩曾云“極有筆力,當別用一具眼觀之”(《懷麓堂詩話》)。其實,他的這類政治詩、社會詩又何嘗不然。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同文館唱和詩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呂留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