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同文館唱和詩
一作《同文唱和詩》。十卷。或以宋鄧忠臣輯。元祐二年(1087),吏部銓試文武選人,即以招待高麗使人之地同文館為試院,鄧忠臣、張耒、晁補之、蔡肇、余幹、耿南仲、商倚、曹輔、柳子文、李公麟、孔武仲、溫益、囗向參與考校事,此即其同舍唱和之作。耒、補之、肇、南仲、公麟、武仲、益,《宋史》有傳。忠臣、倚,《元祐黨人傳》有傳。子文字仲遠,其妻即蘇軾、蘇轍堂妹,嘗為定州簽判,與黃庭堅有交往。輔登嘉祐八年乙科,與二蘇有交往,詳《祖龍學集》及二蘇集。幹與補之為同窗,見《晁補之集》。囗向不詳。 以上十三人,耒、補之、武仲有集傳世,肇之《丹陽集》、忠臣之《玉池集》已佚,其余諸人“有集無集,亦不可考,殘篇缺句,實藉此以獲見一斑”;有集諸人,亦可“藉為參訂之助”(《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之《考校同文館戲贈曹子方兼程文潛》等詩,《雞肋集》未收,尚可資輯佚。此書有《四庫全書》本。《張耒集》卷六二至卷六五,亦收此集,編次略不同。近人余嘉錫以為“此書之有單行本,必是雍、乾間好事之徒,從《張右史集》內抄出,而分一卷為兩卷,貌為舊本,以紿藏書家耳。《提要》不加深考,以為宋時果有此書,遂以舛漏譏《宋志》,豈其然乎?”(《四庫提要辨證》)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同光體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后元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