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俗學·禮節·拜禮
表示恭敬客氣的禮節,是中國古代最基本的傳統禮節。從行禮的姿勢上分,古代的拜主要有跪拜和揖拜兩種: 跪拜就是“下跪磕頭”,是表示恭敬; 揖拜就是 “抱拳拱手”,表示客氣。拜有尊敬、順服的意思,經常特指跪拜,在這個意義上,以行禮的姿勢分,有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等分別,即 《周禮》上所謂的 “九拜”。以行禮的次數分,又有再拜、三拜、八拜、九拜等分別。再拜就是行禮時,先后拜兩次,以表示禮節的隆重,古書上經常說某人 “再拜稽首”,意思就是連行兩次 “稽首” (長久的磕頭) 禮,又說 “再拜頓首”,意思就是先后行兩次 “頓首” (短暫的磕頭) 禮; 三拜指行三度拜禮,表示遍拜,主人招待賓客時,常因賓客眾多,不可能一一遍拜,故以三拜禮代替,以示禮拜眾賓;八拜指行八次跪拜禮,原為世交子弟拜見父親輩朋友所用的禮節,后世又用在異姓結為兄弟時所行禮節,故至今民間尚稱結拜兄弟為 “八拜之交”; 九拜又稱九叩,表示最高的敬意,是清朝規定的朝見皇帝的禮節,全稱是 “三跪九叩”。此外,還有 “膜拜”,原是古代西北少數民族對最尊敬者所行的拜禮,行禮時,兩手放在額頭上,長時間伏地叩頭。佛教傳入中國后,膜拜與佛教的 “頂禮” (姿勢為跪在地上以頭承尊者的腳) 融合,稱為 “頂禮膜拜”,簡稱 “頂拜”。與中國傳統的揖拜相應,佛教也有一種 “合掌禮”,又稱 “合十”,即雙手掌心相對、五指相對地合攏,表示敬意,后來也逐漸被教外人士接受,作為表達敬意、謝意以及客氣等等的一種禮節。
上一篇:經濟學·學說·抱道貿祿
下一篇:禮俗學·禮節·揖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