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佛教·五蘊皆空
佛教基本觀念之一。蘊是集聚、類別的意思,五蘊就是對宇宙萬有 (包括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 的五種分類。佛教的這種分類,是以人的心理感知為依據的,總分為色、受、想、行、識,故稱五蘊。色蘊,指顯現于外界的事物,相當于物質現象; 受蘊,即人的感受或感覺,例如苦、樂等; 想蘊,相當于知覺、思辨等; 行蘊,相當于意念活動和行為; 識蘊,指意識或認識作用。這五蘊,以心和物為綱,可以分為兩類: 色是心理活動的對象,屬于物; 受、想、行、識是人的心理活動,屬于心。實際上,這就是物質世界 (色) 與精神世界 (受想行識) 的總和,是佛教全部教義分析研究的基本對象。佛教的結論是: 五蘊皆空。無論是物質世界,還是精神世界,都是空無,都不值得執著。玄奘所譯 《心經》 就說: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翻譯成現代語,就是 “一切皆無”,也就是 “萬事皆空”。
上一篇:宗教學·儒教·附:經學·五經
下一篇:經濟學·制度·井田